第A04版:要闻

无锡早春茶开采

  本报讯 7日,市茶叶品种研究所公司惠山基地热闹起来,10多名采茶工站在茶田里,手像鸡啄米似的飞快摘下一个个嫩绿茶芽后放入茶箩。全市早春茶“第一采”启动,较去年提早了5天。

  “茶芽冒得早,源于茶树品种和太湖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市茶研所负责人徐德良说。市茶研所惠山基地有200亩,其中50亩为早春茶树品种,包括“乌牛早”“浙农139”“龙井43”等等,3月至4月上旬即可采摘。今年醒得最早的是“乌牛早”,一株株茶树有半人多高,芽叶肥壮,颜色碧绿,枝头的茶芽密集如繁星。

  端起茶杯,香似兰韵,品之甘若清泉,“一饮入江南”是许多人春季尝鲜的乐事。“春茶好看、好喝,关键在于采制功夫到位。”徐德良说。当天,10余个采茶工只采摘到5公斤鲜茶芽,再通过摊晾、杀青、揉捻、整形干燥,制成1公斤特级干茶。算下来,每4.5万个茶芽才能制成一斤干茶。“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必不敢减物力”,才成就了让人们心心念念的“一口鲜”。

  从基地销售方了解到,早春茶芽还在枝头,前往订购的客户已逾百人。“客户黏合力不仅源于传统茶叶品质,也来自茶研所不断推出新品种、新工艺的实力。”市茶研所公司总经理陈其跃说。他们近年来推出苏早1号、苏早2号新品种已进入扩繁阶段,其发芽期和“乌牛早”差不多,茶香中带有花香,且氨基酸含量可达5%以上,而“乌牛早”仅为3.2%左右。公司还拥有在江苏首个繁育成功的白化茶种,全国最多的黄化茶苗资源,以及花青素含量是普通茶叶近3倍的紫化茶种,并对外提供优质种苗300万株。近年来,他们还与本地部分茶场联动,通过对2046份茶叶品种制作过程分析研究等途径优化加工工艺,制成茶多酚、氨基酸含量更高的酚氨茶等新产品,推动无锡茶业步入多元发展新阶段。

  (朱雪霞 文/吕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