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聪 全国政协委员、中船集团七〇二所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让我非常振奋。总书记不仅对江苏提出了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要求,他的重要讲话也为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叶聪兴奋地表示,“总书记的指示让我们进一步树牢了科技报国、产业报国、实业报国、实干报国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要在深海装备领域争做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先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让科技创新给予实体经济更多的营养,促进其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产业创新,这是科技作为第一驱动力的具体表现。“我这些年一直在深潜装备研发领域做科研,也见证、参与、陪伴着‘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大国重器相继诞生在无锡、生长在江苏,这离不开整个江苏雄厚的人才教育实力和领先的制造业基础。”叶聪表示。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我国深潜装备万米级的突破非一日之功,国产化设备也经历了自立自强的过程。“这些年,不少从国外采购来的载人深海潜水器零部件装置,转变为在国内实现研制、生产和替代、推广。零部件的自研过程,推动了越来越多的陆空天领域优势企业、机构‘下海’。对科研机构而言,这种转变不仅能拓展业务范围,很多技术水平更是突破之前的天花板。”叶聪分析。
在叶聪看来,当前我国深潜装备领域的创新链与产业链已经形成了良好互动,国内企业在此领域国产化替代的劲头越来越足。在江苏,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材料加工、传感连接、试验检测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不断地完善着深潜技术链和产业链,中船集团七〇二所积极在无锡成为补链、强链、延链的链主。
叶聪表示,将带领中船集团七〇二所,努力发挥链主作用,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自建立以来,不断积聚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国内有志于在深海装备技术领域有所建树的优势团队在无锡集中,“从基础研究、产业创新到成果转化,这个大平台内人才济济。”
“近年来,我们按照孵化创新主体和培育未来产业的目标,让科技创新平台能快速成为创新企业奔涌诞生的土壤。”他介绍,太湖实验室正围绕深远海绿色、智能等特色技术进行探索,为新一代高端船舶、深海装备提供概念验证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服务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崔欣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