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警方周刊

小巷警察

  在城市的脉络里,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穿梭于街巷之中,守护着一方安宁,他们不是荧幕上的超级英雄,却有着温暖的肩膀。锡山公安分局的小巷警察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用耐心化解每一次矛盾纠纷。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但却充满力量。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坚守与奉献。

  化干戈为玉帛

  2024年12月5日,锡山公安分局门楼警务工作站民警李静值班期间接到一起纠纷警情,一方当事人是一对曾因感情纠纷多次报警调解的夫妻。

  经现场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周某与前妻宋某丽感情破裂后选择离婚并卖房。前一天房屋刚刚完成过户,现卖房所得钱款仍在银行资金监管账户。宋某丽担忧前夫周某拿到钱后不分给自己,坚决拒绝搬离房子。当天,买房人殷某带着中介胡某前来验收房屋、办理入住,碰上了仍住在屋内的宋某丽,双方由此产生纠纷并报警。“当时现场氛围特别紧张。”李静回忆起那天的场景发出感叹。离婚夫妻的矛盾与买房人的焦急交织,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经过冷静思考与分析,李静敏锐地判断出纠纷的核心在于卖房款的分割,只要妥善解决夫妻间卖房款分配问题,矛盾便能迎刃而解,买房人也能顺利入住。

  明确问题关键后,李静迅速行动,主动联系银行,得知只要双方就卖房金额分割达成一致,便可以将资金变更为向夫妻双方分别打款。有了可行方案,调解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同时,宋某丽也答应尽快搬离,与新房主办理好交接手续。

  这起涉及三方利益的房产买卖纠纷最终得到圆满解决,事后,李静分别收到了宋某丽和买主殷女士送来的锦旗。“看到他们各自权益得到维护,都开启了崭新的生活,我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李静说道。

  助力他人走出困境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锡山公安分局春鑫路警务工作站民警杨阳每日奔波于各类矛盾纠纷之间,他的工作虽不像电影情节那般惊心动魄,却在平凡中彰显着不凡的价值。

  “锦旺步行街,有醉酒男子求助警情需要处理!”杨阳正准备下班,对讲机里突然传来紧急呼叫。他火速赶到现场,只见一群人正围着一名躺在地上、醉醺醺的中年男子指指点点。“他喝醉躺这都耽误做生意了!”在老板的抱怨声中,杨阳尝试叫醒醉酒男子,可男子只是嘟囔着翻了个身,还将手中的酒瓶抱得更紧。杨阳一边问情况、打120送医,一边联系其妻子,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其妻子撂下一句“我们在打离婚官司,他的事别找我”,便挂断了电话。

  原本不省人事的男子到了医院突然满地撒泼,考虑到男子的状况,杨阳决定留下。杨阳仔细打量着男子:憔悴的面容、冒头的青色胡茬、凌乱的衣服,联想到之前那通电话,杨阳不禁感慨,这是一位深陷中年困境的失意人。次日男子醒来,杨阳向他交代了事情经过,并对他进行耐心教育。临离开时,男子突然叫住杨阳:“杨警官,您刚说得对,我这个当爹的总得给孩子当个榜样。刚刚我女儿打电话骂了我一顿,我和她保证了,不会再酗酒了,现在也向您保证!”

  看着男子重新焕发出生活的干劲,杨阳心中感慨万千。他意识到,接处警工作虽然烦琐枯燥,但能深入市井生活,与一个个努力生活的人相遇,助力他们走出困境,这无疑是一种荣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传递无声的温暖

  都说温暖无处不在,锡山公安分局锡东新城警务工作站民警王宝刚对此有着深刻体会。

  一天,王宝刚值班时,电台传来指令:一聋哑人手机丢失!抵达现场后,他看到聋哑人小裴正原地徘徊,满脸焦急地比画着手语。由于无法理解手语含义,王宝刚赶紧拿出纸张,让小裴写下情况。原来,小裴经朋友介绍来无锡找工作,拖着行李刚下高铁就发现手机不见了。

  了解情况后,王宝刚带着小裴来到监控室。通过纸笔交流,他们大致确定了手机遗落的地点。查看监控发现,小裴的手机从口袋滑落,随后被他人捡走。但因监控画面不清晰,无法直接识别捡手机的人。王宝刚转换思路,从捡手机者的同行人员入手,迅速展开调查,很快便确认了捡手机者的身份。

  王宝刚拨通电话,诚恳地说道:“手机的主人是聋哑人,这部手机里有特殊软件,是他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唯一工具,如果您捡到,麻烦归还。”看着小裴焦急的神情,王宝刚放心不下,亲自驱车帮他拿回了手机。小裴用手语比画着“谢谢”,这个简单的手势,却饱含着无尽的感激,分量沉甸甸的。

  王宝刚始终坚信,在每一次警情现场,唯有“尽我所能”,才能“不负所望”。隔天,他收到一条短信:“我是一名聋哑人,我想感谢锡东新城警务工作站民警帮助我找回遗落的手机。”这条短信成了他坚守岗位的强大动力,让他深刻感受到警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也更加坚定了他守护群众的执着信念。

  乌龙“偷车”事件

  “老田,你们来得正好,这位大姐电动车钥匙没拔被人骑走了呀!”超市老板老王正倚靠在卷帘门上,朝着正在巡逻的锡山公安分局港下派出所民警田培荣挥手呼喊,一旁的大姐满脸局促,紧张又无助地搓着手,懊恼地盯着怀里的红色塑料袋,解释道:“我就想着买个菜,一会儿就能回来,就没拔钥匙。”

  田培荣赶紧安抚大姐:“别着急,我们先了解下情况。”超市在巷子口,客源多是村上邻居,他觉得找到骑车人不难。查看监控后,画面显示一名男子神态自若地走出超市,把菜挂在车把手上就骑车离开了。奇怪的是,男子来的时候也骑了辆电动车,而此时那辆车就停在超市门口,钥匙没拔。大姐一看愣住了,老王一拍脑袋:“估计是骑错了,大姐,田警官肯定能帮你找回车。”

  田培荣立刻驾车朝男子消失的方向找去,很快就在邻村一处租户门口找到了被错骑的电动车,顺利归还给大姐。大姐激动地说:“警察同志,我都以为找不回来了,辛苦你们了。”老王笑着介绍:“这是我们的‘巷长’老田,你刚来不认识,我们可熟了!”田培荣递上警民联系卡,叮嘱大姐以后钥匙要随身带好,有需要随时联系。老王也在一旁附和:“以后买菜找我,有事就找他!”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就这样,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这场令人虚惊一场的乌龙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田培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让辖区群众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和温暖。

  用脚步丈量社区

  锡山公安分局羊尖派出所的民警左成明,每日穿梭于熟悉的街巷村道,脚步轻快而坚定。反诈宣传是他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他致力于让每一位居民都能识破骗子的诡计,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2024年11月的一天,阳光明媚,微风和煦。左成明走进了李大爷家的小院。李大爷是一位独居老人,眼神中透着慈祥与些许寂寞。“陌生短信里面的链接不要点,点了就会把钱转走啦!”左成明耐心地为李大爷讲解最新的诈骗手段以及识别防范方法。李大爷听得十分认真,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感激的目光。临走时,李大爷紧紧握住左成明的手,感慨地说:“小伙子,谢谢你啊,有了你们,我这心里踏实多了。”

  离开李大爷家后,在另一条村道上,左成明遇到了三位阿姨。“阿姨们好,天气这么好适合出来散散步呢!”他立刻热情地上前攀谈,顺便递上反诈宣传单。三位阿姨接过单子,仔细地看了起来。左成明一边和阿姨们聊天,一边为她们科普反诈知识。“左警官,你工作真细心!有耐心!”其中一位阿姨笑着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刻,左成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左成明的工作中上演。每一次走访,每一次宣传,都让他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对警察的信任与支持。居民们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份关心,都成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他说,他将在这条平凡而又意义非凡的道路上持续奋进,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