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最近,省锡中实验学校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共建的造波池在校园里建成启用,同时,学校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共建“中航工业雷达工程教育课程研发与实验创新基地”,来自中航工业雷达所的导师团队为学校量身定制雷达科普课程,给初中生播下航空科学素养的“种子”。远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专业的省锡中实验学校毕业生朱梓昕听说这个消息后,向老师秦晓兰发来祝贺的微信,希望能回母校的“AI创”工程教育课程基地分享初中时代获得启蒙的成长经历。
以科创引领基础教育,省锡中实验学校首创与社会经济融合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与区域产学研深度合作联动,在教育生态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校长杨武彬说,基地新建物联网、人工智能实验室,在日常教学中植入融合型评价体系,师生在市级以上信息科技、编程竞赛中斩获百余个奖项,仅2024年就夺得5个市级团体一等奖。
赵新华是一家AI产品企业的负责人,孩子曾在省锡中实验学校就读。听孩子说学校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工程科技方面的课程,他主动要求无偿到校教授机器人编程。这课一上就是10多年,同时也带动学校的教师组建起一个8人团队,信息科技老师秦晓兰是团队成员之一。在2024年无锡市青少年科创大赛中,由基地学生主创的头盔监测系统项目获得一等奖。
在秦晓兰的手机里,有一个特别的“‘AI创’工程教育课程群”,群里的56名成员,有不少是学校毕业后主攻信息工程的大学生和专家。前两年考上南京理工大学的胡皓翔是群里的“活跃分子”之一,他曾通过腾讯视频会议的方式开讲座,帮助学弟学妹解决编程难题。“前不久,基地老师在上编程课时‘卡壳’,远在美国工作的校友周浥尘和群里的同学们一起,攻克了这个问题。”秦晓兰说。联合国内外的校友资源,学校去年进一步完善基地课程体系,成功开发《“AI创”人工智能》课程并获评无锡市工程教育优质课程。
创客教育、STEM、人工智能等产教联动的课题,是秦晓兰等基地老师主攻的内容。学生家长中颇多科技爱好者,他们成为基地开展相关课程的家校互动“主力军”,“家长讲堂”请来在科技领域有研究专长的家长授课,带动更多孩子报名参加。“雷达科普、人工智能等课程超越了初中学生的日常学习大纲,但孩子们的兴趣很大,学校就在提升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中‘加塞’这些‘播种’课,受到广泛欢迎。”杨武彬说,学生的兴趣逐步演变成专业取向,也符合省锡中实验学校鼓励学生发挥专长、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成才方向。学校与科研院所共建课程研发与实验创新基地,还加入无锡市航空航天工程教育联盟。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首届“探索未来 创想无界”科创文化嘉年华中,学校工程教育成果亮相央视频。
“学校内涵建设在课程改革、教师发展、项目探索与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深耕细作,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以创新的姿态探索新优质教育。”区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裘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