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四方联动为小哥讨说法

电瓶车租赁“霸王条款”被删除

  本报讯 扫码换电柜用了一次电池就被自动扣了一个月租金、租车仅两天也按月结算……电瓶车租赁是众多小哥的“刚需”,然而,隐藏在租赁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却让他们苦不堪言。近日,由梁溪区市场监管、司法、公安、律师事务所四方联动形成的“行政监管+法律调解+刑事侦查+专业诉讼”全链条闭环机制启动,帮助“中招”的小哥拿到退款。据悉,这种有利于快速厘清责任主体,提高纠纷解决效率的模式将推广到直播带货等新消费领域。

  今年1月,骑手小杨与无锡一家电瓶车租赁公司签约租借了一辆电瓶车用于跑单,跑了6天后决定转行,但租赁公司收取了一个月的租金699元,他要求退回多余款项遭拒。这样的案例并非孤例,梁溪区市场监管局广益一分局在受理投诉和举报过程中发现,去年以来本地区外卖小哥与电瓶车租赁公司的纠纷有近50例,多数源于租赁公司的不平等规定,即使只租用一天也要按整月收费,这样的条款往往隐藏在冗长的用户协议中,小哥稍不注意就会“中招”。由于电瓶车租赁属于新兴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加上小哥群体普遍缺乏法律意识,维权难度较大。

  为破解小哥群体的维权困境,梁溪区市场监管局广益一分局、广益司法所、广益派出所和律师事务所四方联合成立了工作专班,对投诉涉及的经营主体进行调查,核实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最终,电瓶车租赁公司对用户协议进行了修改,删除了不合理条款。“以前觉得维权太难,只能自认倒霉,现在有了政府部门的帮助,我们有了维权的底气。”拿到200元退款的小杨激动地说。(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