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基于绘本阅读构建游戏课程新样态

  □唐燕娟、黄芳

  无锡市锡山区水岸幼儿园(以下简称“水幼”)从2012年9月开园至今,一直致力于“绘本阅读”研究,把绘本作为课程资源,通过多形式研训、幼儿亲历体验、点面结合相融共生等课题研究践行课程游戏化精神,以多种途径推进绘本游戏课程建设。

  水幼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在课程实施中,有效融合五大领域教学要求,通过课程审议,对基础课程进行园本化处理,形成主题课程+绘本生成课程的“绘玩”园本课程,开发了一系列主题活动、绘本生成活动。

  链接幼儿问题,生成课程内容。教师在挖掘生成内容时,追随幼儿问题,用追问、引问、互问等形式,与幼儿产生有效的师幼交流、互动;跟进问题,提取有意义的问题链,生成新的内容。

  链接活动环境,创设课程内容。教师通过观察、分析,捕捉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想法,引导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创设课程内容。

  链接多方资源,审议课程内容。梳理活动区域环境资源清单,将绘本与生活、自然相链接,通过对资源的深挖、资源与内容的联结,开阔幼儿视野。

  有动力,完善课程内容

  水幼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需求,积极创设能与幼儿发生互动的良好活动环境。将室内外环境的利用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路径,通过丰富课程资源,让绘本课程自然发生。

  幼儿园书香四溢,打造了班级阅读区、甜甜绘本馆、户外自然阅读区、亲子阅读区、教师阅览室等多元化的阅读场所,将阅读常态化、游戏化、主题化。幼儿园灵活设置阅读小空间,如楼梯转角、窗台架、签到桌等,摆放不同主题的绘本,丰富绘本阅读元素,满足师幼随时随地阅读的需要,获取多种阅读体验。

  幼儿园注重幼儿“自主、创造、真游戏”的理念,各班基于幼儿视角,合理进行区域布局,将绘本融入各个活动区中,给予幼儿开放的空间、适宜的材料、动态的主题,让阅读在游戏中体现。

  基于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发展需要,结合绘本内容,幼儿园打造了材料丰富、开放自主的室内专用活动室和户外游戏体验场域。幼儿园合理规划并灵活调整游戏体验环境,通过每周活动日、每周体验日、每日游戏区,延续各班主题活动、绘本班本活动。

  注活力,丰富课程资源

  水幼主张将“游戏还给幼儿”,做幼儿的真游戏。营造自主“玩”的游戏氛围,注重幼儿亲历游戏,凸显幼儿的主体性。

  在活动中,教师站在幼儿的立场,通过倾听、观察、发现,与幼儿共同协商、共同建构,以幼儿的问题为课程实践的依据,在追随与支持幼儿中,依托绘本,引导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综合性经验。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捕捉幼儿在绘本阅读后产生的核心驱动性问题,确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一步步深入学习,支持幼儿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投入班本项目式学习活动中。

  幼儿园重视幼儿在课程实践中,与环境、资源、材料、教师、同伴等的互动。注重幼儿在绘本阅读后,探究、体验、表达的过程,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成长。

  重亲历,驱动课程实践

  水幼注重教师在园本课程实施中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幼儿园通过了解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现状及发展需求,结合上级部门推荐的专家书籍,依托阅读与写作骨干教师工作坊、课程建设骨干教师工作坊,利用进阶阅读、园长领读、好书共读等形式,助力教师树立课程意识。

  引导教师在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过程中,转变教育观、课程观,转变角色,立足班本课程,做实课程故事,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形成课程生发意识、建构能力、实施能力。

  以研训支持绘本阅读渗透到课程中,充分发挥绘本的价值。聚焦课程实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真教研、实培训,通过轮流教研、圆桌会议、主题培训,回归课程本质,找到解决方法,助推课程质量提升。

  水幼在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实现了全员行动。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能主动学习、思考。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作者系锡山区责任督学)

  增能力,推动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