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财经周刊

多措并举,令“知本”变“资本”——

无锡加快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面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做好金融创新和服务对接,鼓励科技型企业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变“知本”为“资本”。记者日前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以下简称无锡金融监管分局)获悉,2020年至今,无锡已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超2800个,质押备案金额达到453.6亿元,惠及企业近2600家。其中,2024年全市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1015个,质押备案金额达到178.29亿元,惠及957家企业,创历史新高。同时,无锡还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发展,并推动多个全国层面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产品落地。

  创新工作机制,精准对接企业金融需求

  无锡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肿瘤、肾病等领域的“BIC/FIC”创新药研发,依托资源优势将新药研发周期大大缩短,去年7条管线进入临床1—2期,其中3条预计2027年上市。为助其解决研发资金缺口,中国银行无锡分行精准对接企业创新需求,通过“苏知贷”产品联合锡创投实施投贷联动新模式:以知识产权质押激活企业无形资产,同步评估技术优势、行业赛道及政府支持等维度,仅用一周即完成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审批。值得注意的是,该笔业务创新采用了“创投+金融”协同机制,实现“见投即贷”服务突破,有效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而这也是我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一个缩影。

  2020年,无锡在全国率先启动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工程。无锡金融监管分局联合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规划部署了《无锡市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工程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等9项重点任务。“通过促合作、搭平台、推创新,我们致力于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有效融合,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融资渠道。”无锡金融监管分局统计监测科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1家银行机构、6家财产保险公司签署了知识产权金融合作协议,成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试点机构,更好地引“知本”变“资本”,共同助力企业创新升级。

  创建公共服务平台,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

  近年来,无锡创新金融手段,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并上线无锡市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据介绍,作为全省首个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已于2021年正式投用,其不仅涵盖全市科技型企业工商、知识产权、质押保险等数据,汇聚服务人才和机构,还能定期跟踪质押物、投保标的情况,为银、保、企搭建对接桥梁,提供知识产权金融一站式服务。“我们仅在线上抵押企业的9项专利就获得了银行1000万元贷款!”江苏和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无锡市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极大地简化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流程,提高了融资效率。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科技型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筹集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尤其是那些具有强大创新能力与良好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它们迫切需要通过专利、商标等‘轻资产’获得融资支持。”江苏省知识产权法(江南大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叶敏认为,无锡市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正是为了响应这些企业的需求。她表示,知识产权是企业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很多企业来说,自主知识产权是最值钱的“家当”,能够变现,就能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保护好、运用好知识产权,有助于企业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创设产品实验室,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为了更加切合企业个性化金融需求,记者了解到,我市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室”,首批为12家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授牌。作为授牌保险公司之一,人保财险无锡市分公司积极运用阵地资源,结合自身在科技金融领域的专业优势,探索知识产权保险新路径。人保财险无锡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分公司已落地了知识产权混合保险、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职业责任保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被侵权损失保险、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保险、专利/商标海外布局费用损失保险等多个“全国首单”,为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注入了强劲保险力量。

  日前,无锡益家康生态农业公司用其名下“农业高效率整地机械”“双手柄式亲子雨伞”两项专利在江苏银行无锡分行成功办理质押,获得700万元贷款额度用于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作为全市首家被授牌的“无锡市知识产权特色银行”,江苏银行无锡分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表示,该分行已搭建起“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创新落地了全市首单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业务、全国首笔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质押贷款业务等,为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据悉,今后,无锡金融监管分局将持续联动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合作机制,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为企业由“制造”变“智造”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鲁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