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56条细分产业链上的百家链主企业成为重塑产业叙事的“超级节点”

链主发力,撬动“无锡制造”升维蝶变

  在无锡的城市舞台上,链主企业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前不久,无锡发布加快培育发展“465”现代产业集群链主企业的实施意见,并公布了首批100家链主企业。从“465”现代产业集群出发,梳理出的这些链主企业覆盖了56条细分产业链,这种“切片式”的自我剖析,隐藏着无锡对“聚焦优势企业撬动产业优势”这一思路的确信。

  这些新晋链主如何通过自身影响力实现组织和价值分配的重塑?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企业十分清楚自身的能力,并且已经将自身发展与产业命运“绑在了一起”。

  实现从“简单集聚”到“有机协同”的升级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可回收复用火箭首飞在即,去年9月开工的蓝箭航天无锡项目也已进入尾声,尽管运营团队还未正式入驻,其在本地产业链上的声量已然不小。“我们提前与无锡供应商确定了合作,与飞而康新材料合作开展火箭机构3D打印,向无锡青玉不锈钢采购了不锈钢板。”蓝箭航天无锡项目负责人高德攀透露。

  此前,无锡商业航天并没有十分明确的链主。在火箭、卫星、数据等细分领域,蓝箭、国宇星空等7家链主企业的首批认定更像是对前一阶段产业发展形态的总结和固定。在蓝箭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合乎质量要求标准的企业纳入航天产业供应链,从而使它们可以开拓航天这一应用市场,实现技术和产业升级”便显得水到渠成。

  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无锡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如何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性、抗风险性?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业内专家表示:“现代产业大多具有强链式分工属性,若缺乏整合,则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市场对接难、技术迭代慢。”

  无锡产业发展的逻辑是,通过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动态共生实现从“简单集聚”到“有机协同”的升级。申请成为“市级链主”,这些企业心中都有一本和城市“共算”的发展账。

  “无锡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20强城市,我们深耕皮肤领域25年,将力争用3—5年通过产业带动将无锡打造成全国皮肤健康产业的创新策源地和标杆城市。”知原药业在无锡拥有上下游合作商超15家,涵盖研发、生产、包材供应及销售等环节。

  作为专业大数据BI和分析平台提供商,帆软在跨链集聚中展现效应。在为某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搭建数字供应链管理体系时,其通过FineReport实现订单全流程可视化监控,使订单履约效率提升20%、库存周转率优化15%,带动了3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接入数据平台,形成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协同网络。相关人士表示:“将强化研发实力,重点攻关‘AI For BI’技术,推动数据智能与工业物联网融合,拓展全球化布局,输出‘无锡方案’。”

  让链上企业从“配套者”变成“创新伙伴”

  回顾无锡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历程,从链主到链条再到集群,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订单共享,而是一种生态传导。

  华虹半导体在无锡打造12英寸晶圆厂,更重塑了长三角半导体材料的供应体系;药明康德的无锡基地,实际上构建了一个生物医药的“创新反应堆”,将分散的研发资源重组为模块化创新网络……过往经验揭示了一个产业规律:真正的链主企业不是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具备生态控制力的企业。

  (下转第2版)

  链主发力,撬动“无锡制造”升维蝶变

  (上接第1版)

  以“5G+机器人智造机器人”柔性智造产线为样板,长广溪智造正在不断推动车规级“工控+工艺”智造生产模式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打通产品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流程。企业相关负责人郭敏表示,移动式焊接机器人在船舶、钢构行业爆发式增长,免编程VR示教喷涂机器人让不会编程的人也能轻松上手,为行业带来的都是颠覆性变革。

  “市场已从单纯的技术创新驱动转向场景创新驱动。”郭敏说,链主本质是要构建创新生态,并非强调个体的做大做强,相比于“配套者”,我们更希望有更多深耕自动化行业的“创新伙伴”出现。

  知原药业牵头建设无锡市“皮肤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聚合了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无锡福祈制药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致力于突破关键原辅料开发、创新产品开发及质量控制等技术难点。“链主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协同上下游企业一起破解共性需求,促进产业链整体发展。”知原药业相关负责人说。

  这些协同创新的组织架构最终落在实体平台的共享之上。知原药业正计划开放药品研发及制剂生产基地的平台和检测资源,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无锡形成“研发—生产—应用”闭环生态。蓝箭航天亦表示,将通过在无锡进行基础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并投产可复用火箭的总装总测、开放共享大型试验平台等途径,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星箭联动”产业生态。

  “与其遍地撒网,不如专心养鱼”

  “当城市发展遇上产业变革,与其遍地撒网,不如专心养大鱼——毕竟只有龙头才能带出真正的产业浪潮。”业内人士认为,无锡对产业环境的打造及链主的关注正塑就产业“蓄水池”。

  今年以来,长广溪智造再度展现了其作为机器人链主企业的实力。企业一季度订单量超过去年8个月的订单总量。在不远处的仙河科技园内,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双层工厂已经完成设备入厂,四月底可投产。

  “无锡众多政策举措对企业发展实现了精准滴灌。”郭敏说,去年,长广溪智造入选无锡市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机遇。“无锡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规模集聚和政策赋能,更在于数实融合的深度实践。”帆软则对无锡相关产业环境大为赞叹,相关人士表示,无锡“政策+平台+企业”的立体发展体系下,处于大数据BI和分析平台赛道的帆软顺利突破“卡脖子”难题,连续8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聚焦链主本身,商业航天起势较早的梁溪区,去年就发布了《关于促进梁溪空天产业建圈强链筑峰的若干政策》,推动和支持空天产业生态圈“链主”级企业优先在梁溪落地发展。无锡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培育链主企业打造产业生态链的实施意见》,探索链主招商新打法。

  这些探索也为无锡遴选市级链主、出台《无锡市加快培育发展“465”现代产业集群链主企业的实施意见》提供了经验。将链主置于产业生态环境中,关注链主企业梯度培养的同时推动链主释放倍增效应,《实施意见》定下目标,到2027年,动态培育100家左右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产值超百亿元的链主企业达15家;每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以上、市级创新联合体5家左右;链主企业带动集群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率超过50%。

  产业“蓄水池”内,水欢鱼跃,搅动一池“春意盎然”。(韩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