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让更多老人老“游”所乐

  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景区“活力老人”显著增多,退休后时间自由、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银发群体成为错峰出游的主力军。但在出游过程中,老年客群存在着景点之间交通不便、线上购票与住宿难、医疗保障不足、旅游参团有门槛等问题。激发银发经济活力、做优银发旅游市场,要聚焦出行、住宿、线路规划、安全出游等关键环节,提供有效的适老化公共服务与产品,为真正实现老“游”所乐创造良好的环境。

  无锡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群体不仅有就餐、就医等基础性养老需求,还有休闲娱乐、深度旅游等精神消费需求。1月6日,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60后”预订的打包旅游产品人均出游天数达到了6.7天,人均订单金额超万元,出游天数和订单金额均居各年龄段之首。面对银发群体庞大的旅游市场需求,亟须针对外出踏青、郊游的本市老年群体和远道而来的外市老年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适老旅游服务。

  由于健康、年龄等因素,老年群体对旅游基础性服务的便捷度、舒适度等要求更高。今年1月,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体现出各部门为创造适老旅游环境应当协作配合的细致考量。着力提升银发群体出游的安全性与便捷度,景区与文博场馆要优化电梯、轮椅、斜坡等适老化硬件,增设无障碍公厕、休息区域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清晰的指示标识或语音播报系统,加强安全保障。随着互联网渗透到旅游中购票、订餐、住宿等各环节,还要给予老年客群“数字关怀”,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并提供志愿服务辅助订票、导览讲解等,提高智慧旅游适老化程度。

  如今,银发群体时间充裕、体验兴趣浓厚,偏爱感受旅游目的地历史、文化、风俗的深度“慢旅行”。目前面向银发群体开发的定制化旅游产品还较少,产品设计相对单一,要重视银发客群需求,催生银发旅游新场景。四川“熊猫号”列车与老年大学共同推出蜀锦纺织、年画制作等非遗课程,带领老年游客深度体验地方文化,就是个很有意义的尝试。相关部门还可以聚焦老年群体“游+学+养”的旅游需求,整合康养、教育、文旅等领域资源,推出老年专车串联人文景点,合理安排旅游路线,加入非遗展演、民俗体验、文化演艺等项目,让老年人在旅途中有更丰富的愉悦体验。(周邾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