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船舶在碧波上航行时,一双 “智慧之眼” 正时刻守护着安全:船员疲劳驾驶、船舶突发明火……这些隐患一旦出现,系统便会立即发出警示。4月7日,我市首批客船智能AI监控系统在蠡园景区客船上安装完毕,进入测试阶段,为水上交通安上 “智慧防护盾”。
走进船舶驾驶室,驾驶员右侧的圆形视频监控设备格外醒目——这正是智能系统的“眼睛”。依托AI视觉识别技术,设备可实时捕捉危险状况,如长时间玩手机、翻越围栏以及船舶出现明烟明火等,系统都能第一时间精准识别,同步触发声音报警,并将警报数据实时上传至企业管理平台。即便处于无网络环境,设备也能独立运行,确保预警“不延迟”。
运维工程师郑嘉豪现场演示了系统的“敏锐度”。当模拟船员手持手机超过3秒,设备立即发出“发现长时间使用手机报警”的语音提醒;若连续打3个哈欠或闭眼超过3秒,警报声便会响起,用科技力量为船员“提神醒脑”。
目前,蠡园景区所有客船、快艇已完成系统安装,报警信息直接接入企业安全部门及管理人员手机端,实现 “实时监测、即时响应”。无锡蠡园文旅公司安全质量科科员张凌智表示,这套系统让安全管理从“人工巡检”转向“智能预判”,大幅提升了隐患处置效率。
“我们正分批推进客渡船智能监控系统全覆盖。”市交通运输局执法支队港航大队副大队长朱亮介绍,包括江阴、宜兴在内,30座及以上的大船共有50艘,10座以上30座以下的船只有15艘,数量位于全省前列,不仅如此,2025年相关景区还有增加客渡船的计划。为了让乘客和船舶有更高效的安全保障,所有客渡船将于4月底前安装好监控系统。
除了客渡船,市交通运输局执法支队将按照相关要求,推进油船、液化气体船、化学品液货船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分批分类推进船舶驾驶台智能监控、岸基24小时值班和监控设备配备全覆盖。“这部分船只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安装完成。”
“通过AI技术前移安全关口,是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的重要转型。”朱亮表示,智能监控系统不仅能实时预警,更可通过数据积累分析高频隐患,为精准监管提供依据。未来,市交通运输局执法支队将全面提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让每一次航行都成为“安全之旅”。
(徐兢辉、陆飞宇 文/李一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