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交警警务机制改革、全量排查整改四类突出隐患、推行“错时联合勤务”、强化重点违法整治、开展精准提示教育宣传……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市组织实施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力量建设、道路隐患治理、路面管理优化、重点违法整治、安全意识提升“五项攻坚行动”,全力筑牢农村道路安全防线。
全量排查整改四类突出隐患,织密农村道路“安全网”
在262省道宜兴高塍段,有市民反映中央分隔绿化带护栏较高,遮挡行车视线,有引发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宜兴交警迅速实地踏勘并实施整改,协调交通部门将路口中分带护栏在路口、人行过街通道等处逐渐降低高度,保障安全视距,并协调将中央绿化带内原有的绿化乔木改成麦冬,在不影响道路美观的同时,保证路口视野通透。
在“五项攻坚行动”中,交警部门对所有农村道路进行四类突出隐患进行了排查治理,主要包括排查是否有绿化遮挡路口安全视线、限速80公里/时以上的道路是否安全设施齐全、流量较大的4车道以上道路有无中央隔离设施、临水临河道路路侧防护是否到位。与此同时,还对发生在农村道路的每一起亡人交通事故进行深度调查,核实事故道路点段是否存在四类隐患问题,对存在交通安全风险隐患的立行立改。
“长期以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提升一直是压降道路交通事故、提升道路安全品质的有力抓手,今年我们将持续对安全隐患风险突出、事故多发易发、治理难度较大的路段,实行部、省、市、县四级挂牌督办机制,联合交通等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开展现场踏勘,制订科学的整改提升方案,并组织各行业专家进行评审,推动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有效整改。”无锡市交警支队秩序大队副大队长朱晓阳说,今年交警部门将对114处公路点段实施四级挂牌治理,“一路一策”进行优化提升,确保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取得实质跨越。
推行“错时联合勤务”,实施交通违法“零容忍”
此次“五项攻坚行动”中,交警部门统筹各大队警力,制订巡防勤务计划,推行“错时联合勤务”,对农村公路加密巡查覆盖,全面加强属地交通安全风险防控。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交通事故高发与辖区道路交通流量、交通违法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等原因有密切联系。”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副大队长房子元说,为破解交通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交警部门对普通国道、重点省道以及与外省等级公路接壤的省道实施24小时勤务覆盖,充分依托执法站、检查站、治超站等场地资源,统筹沿线执勤警力,以定点值守、动态巡线、设点整治、部位盯防等相结合,确保全天候见警车、见警力、见警灯,坚决消除管控盲区。其中G312、S229、S340、S342、S230等贯穿多个辖区的重点道路,将实施错时勤务机制,开展接力值守。
强化全域覆盖整治,交警部门全面梳理各辖区农村道路、集镇村庄、人员分布等规律特点,针对突出秩序乱点、事故“黑点”,制订整治行动计划,组织开展“短平快”“小快灵”的整治行动,做到违法整治全覆盖、无盲区。同时,成立尖刀执法队伍,以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作为重要维度,对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客车超员货车载人、“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闯红灯等易肇事肇祸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尤其是围绕夜间、“一早一晚”等重点时段,按照一点多整、一车多查要求,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全面营造严管氛围。
深化交警警务机制改革,把牢农村道路“出行关”
在洛社镇张镇桥村,几名身穿红色马甲的交通安全志愿者正在路边对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进行劝导,一名骑电动自行车逆行的老人被拦下后“请”进了旁边的交通安全劝导站,在观看相关事故案例视频后,他表示自己逆行只是为了抄近路,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危险性,为了自己的安全以后再也不会逆行了。近年来,交警部门在锡山区、惠山区、新吴区等辖区打造交通安全劝导站,成了保障群众出行安全的坚固防线,这项旨在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举措也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交通安全劝导站可以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劝导工作,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纠正交通违法行为。”交警相关负责人说,特别是在重要节假日、学生上下学高峰等关键时段,志愿者在村镇开展交通安全法规宣传,对发生在村镇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同时提供电动自行车上牌、微小交通事故处理、共享头盔及电动车维修等服务,目的是将交通事故隐患消灭在村道,从而保障村民出行安全和交通畅通。此次攻坚行动中,交警部门将在每个行政乡镇建成并有效使用2个交通安全劝导站。
同时,交警部门还深化交警警务机制改革,结合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管理特点和“人、车、路、企”等重点管控要素,进一步科学优化农村交警中队的警务责任区,完善“1+2+N”团队人员构建,迅速形成依托路区开展交通管理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全面提升基础实力、管控能力。(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