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因地制宜完善服务功能,数字技术加持开拓消费场景

城市更新背景下,风景园林如何“提质”?

  4月9日,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2025年会暨“专题交流会”在锡举行。会议聚焦“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风景园林”主题,探讨公园绿地建设从“增量扩张”迈入“存量优化”的新阶段后,如何更新赋能,拓展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满足社会和群众对公园绿地不断增长的新需求。

  “人民群众对于亲近自然、休闲游戏、运动健身、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绿化处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市政和园林局根据公园周边环境特色,完善绿色公共空间服务功能。比如,结合紧邻老旧小区和幼儿园的特点,创新打造以漫步休憩为主的全龄友好主题游园和以儿童科普教育、游乐自然为主的大丁儿童友好公园。“在无锡,小体量的公园游园占多数,与其‘大而全’,不如‘小而精’,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建设群众身边的公园游园、小微绿地。”

  “数字赋能,可以为园林绿化行业转型发展开拓新思路”,这是多位与会专家的共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成玉宁举了个例子:他的一位朋友近日探访鼋头渚,见中樱已谢,颇为遗憾,“用裸眼3D、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完全可以再现樱花盛开的场景,延续这份美丽。”在他的设想中,公园在数字技术加持下,还可以打造新的空间载体,以此开拓与生活相关的消费场景,延伸服务,提供高品质生活体验。

  “公园绿地是城市最主要的公共空间,做好风景园林的存量优化这篇文章对推动城市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理事长王翔说,城市公园绿地既要为城市居民提供增值服务,拓展公园绿地功能,丰富公园绿地活动,实现全龄友好,让公园绿地成为城市生活的场景,也要适应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引入市场运营机制,提升公园绿地活力。“这是新时代对园林行业的新要求新任务,也应当是我们园林人当下要认真研究思考和探索实践的新课题。”

  (黄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