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无锡市五爱小学老师陆一丹执教的科学课“我们来仿生”中,学生通过观察丛林生物特性,完成机器狗的仿生改进任务。学生给出了提升机器狗移动能力、安装侦察装置等不同方案。一堂课,充分体现了五爱小学在“AI+教育”领域的探索成果,呈现出新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样态。“五爱小学是一所‘马背上的学校’,历经80载风雨,五爱精神已经流淌在师生血脉里。步入新时代,爱与创造成为学校继续前行的双翼。”五爱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许科勤说。
●从“马背上的学校”到新时代育人摇篮
在五爱小学的校史室里,珍藏着三件宝贝——血染的党旗、行军读本和小长征图,它们静静诉说着学校光荣的历史。
“爱,一切美好的源泉。”这是五爱小学的校训。“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力量,是对生命的尊重。”在许科勤眼中,校训不仅是一句口号。“清晨的‘解忧岛’里,总有小身影悄悄塞进写着烦恼的纸条,他们傍晚就会收到‘知心姐姐’的回信。我想,爱的教育已经渗透在师生校园生活的细节之中。”
在五爱小学人民路校区行政楼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9个字熠熠生辉,五爱学子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在历史厚重中感悟家国情怀,在艺术熏陶中提升审美素养,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勤劳品质,在科学探索中激发创新活力。五爱精神也在新时代有了新的表达。
●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
新时代,新学堂,新思维。
走在课程改革前列的五爱小学从多方位入手为学生成长赋能,作业改革、评价方式改革如火如荼,美育质量节节攀升。
“我们深知,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以生命唤醒生命,以生命塑造生命’。正如我校在低年段评价改革中提出的理念——‘不在春天摇晃一棵苹果树’,我们希望让教育更有爱的温度。”许科勤说。
立于评价改革的潮头,五爱小学拥抱人工智能,开发“五爱小学成长树”App,引领老师们看见不一样的生命成长,让评价从冰冷的分数转向过程性、个性化的成长记录。学校还用AI技术推动命题与作业设计,通过智能组卷、精准教学、分层作业等方式减负增效,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
前不久,五爱小学一年级学生走进校内的儿童艺术感知中心——大华美术馆,彩陶、紫砂、青花瓷等展品勾起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这所‘藏’在校园里的美术馆有1000多平方米,不仅是一个能让学生沉浸式学习艺术的殿堂,更是一个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乐园。”许科勤表示,学校坚持以德为先,五育并举,目前设置了“星星秀场”“五爱吉尼斯挑战赛”等不同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绽放独特光彩。
●尝试“破界”向未来
厚重的历史构成五爱小学的昨天,丰富的课程和不断改革的教育理念构筑着五爱小学的今天,新的“破界”尝试正在描绘五爱小学的未来。
当下,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等新词与教育不断碰撞,五爱小学如何迎接这一轮时代的浪潮?
“教育最美的模样,是文化的根脉与创新的枝叶共生共长。”许科勤表示,五爱小学正着力打造跨学科实验室,进行“破界”实验,开发融学科综合与问题解决于一体、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科学课上,学生会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挑战性任务——制作一艘水陆两栖船,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英语课上,师生围绕服饰、饮食、活动等展开话题,把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融入其中。
在五爱小学,学习始终有新意。学生化身“小菜农”“小药师”“小花匠”在百草园挥洒汗水;化身“小科学家”,研究地球水资源,自制节水装置;在“乐高创新实验室”,用编程控制亲手组装的乐高机器人完成物资分类与运输任务。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像工程师一样思考”。
“展望未来,五爱小学将始终坚守教育的本质,传承红色基因,以爱与创造为双翼,让每一位学生在五爱校园里自由翱翔。”许科勤说。(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