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8日晚,无锡交响乐团登临国家大剧院,航天主题交响组曲《飞天》完整版成功首演。《飞天》组曲以中国飞天梦想、航天事业为背景,反映了中国航天人探索浩瀚太空的伟大开拓精神和征途上的不懈奋斗,致敬中国航天精神以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国家大剧院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重要活动之一,彰显了无锡交响乐团艺术水准的再上层楼,也是无锡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中国交响乐之春”创立于2008年,是国家大剧院重点打造的艺术节品牌,每两年举办一届。这一活动生动展现了中国交响乐发展的蓬勃生机,也为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搭建了一方展示的平台。无锡交响乐团成员平均年龄仅28岁,自2023年6月筹建、2024年元旦首演以来,以“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的定位引起了业界关注。仅用一年多时间,这支年轻乐团便首登国家大剧院舞台,展现了不凡实力。作为江苏唯一代表,无锡交响乐团参加“中国交响乐之春”,以水为弦,以城为谱,用文化创新实践和艺术创新表达,阐释江南文化基因密码,讲好中国故事。
此次《飞天》——林大叶与无锡交响乐团音乐会,带来《飞天》和《无锡序曲》两部原创力作。前者以多元的表达、丰富的笔触、充沛的情感礼赞航天精神,后者以现代技法重构江南水乡的视听意象,将太湖的波光粼粼、古运河的桨声光影融入宏大叙事中。这场融合敦煌神韵、航天伟力与江南诗性的艺术盛典,既是以交响语汇重构人类宇宙观的东方宣言,也是无锡这座科创名城以文化软实力对话世界的创新实践。
采访获悉,以航天为主题的交响组曲《飞天》,是基于无锡正在大力打造空天产业的重要布局为灵感而创作的,全曲共五个乐章,如一条交响故事线,构成了“梦天”的神话想象—“问天”的理性诘问—“飞天”的科技实践—“巡天”的精准探索—“天行健”的哲学回归。“这部作品是用交响乐重构中华文明基因链的尝试。”青年作曲家李劭晟在创作访谈中阐释,“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天宫’空间站的现实,我们以音符解码文明传承的密码,让敦煌飞天的飘带化作航天器的轨迹。”在指挥林大叶的带领下,无锡交响乐团充满感情且生动细腻地诠释了交响组曲《飞天》的各个动人乐章。随着旋律推进,高潮迭起,乐团极具感染力的演奏,带领观众走进未知的太空世界,透过音乐与遥远的宇宙星际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无锡交响乐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演出不仅是无锡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的一次全新的展示,也是乐团立足长三角科创高地、赋能“艺术+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实践,以文艺形式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举措。
据悉,结束在国家大剧院的高水准演出,4月19日无锡交响乐团将走进清华大学,带去“吴风清韵”专场音乐会;4月20日将到北京大学,献演“锡乐未名湖”专场音乐会,通过中西合璧的艺术表达,向国内两所顶级学府的师生展现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律与温婉风情。
(杨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