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第三十六届江苏省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仿生创意机器人挑战赛在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太湖新城小学举办。325支队伍、超千名中小学生以巧手制作创意机器人,用智慧勾勒科技与教育融合的新图景,展现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
全省集结:325支队伍较量
本届赛事分无锡、苏州两个赛区,无锡赛区共有325支队伍、千余名学生参与角逐。竞赛项目涵盖传统项目(团队拔河赛、双道竞走赛、创意折返赛、创意造型赛)、趣味绕圈赛、投篮、道路清扫等,考验学生的创意、动手、团队协作等能力。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科普活动,江苏省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坚持以配合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宗旨,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握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融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创新意识于一体,旨在普及科学知识,使青少年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此前的报道显示,第三十六届金钥匙科技竞赛个人初赛吸引了全省16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网络端参赛达15.32万人次。
仿生创意机器人挑战赛作为金钥匙科技竞赛的比赛项目之一,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累计参赛人数破万。该比赛是一项动手动脑的机器人竞赛项目,深度融合机械工程、生物力学、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通过跨学科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钟春华介绍,全省各地中小学参与这项比赛的热情非常高,参赛人数连年增加。“今年的比赛因参赛人数多,决赛分设两个赛区,可见全省中小学对科学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学校加大设施投入,开发特色课程,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科学素养都有了显著提升,这正是我们期待的发展趋势。”他说。
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太湖新城小学副校长(主持工作)杨晨表示,承办赛事为学校搭建了与全省教育同仁深入交流、共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的桥梁。她期待通过各方协作,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注入新动能。
兴趣为师:小创意蕴藏大梦想
“哇!扫了15个球,厉害!”在清扫障碍赛场上,一名选手操作机器人灵活地将指定范围内的小球扫入框内再倒到指定区域,赢得全场关注。赛场上的机器人不仅是参赛学生巧思与创意的结晶,更是少年们科学梦的载体。
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学生吕槿汐和她的小伙伴朱子涵、李志豪组成的队伍名为“荷塘月色”。他们参加传统项目比赛,用3D打印的方式为仿生机器人制作了带有莲花、莲叶元素的外壳,将现代科技与自然、人文融为一体,清雅又美丽,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我们第3次参加仿生机器人竞赛,也是我们小学生涯的最后一战。我们很珍惜这次比赛机会,赛前训练反复优化调试,有信心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们的指导老师徐玲介绍,他们制作的机器人最大亮点是整体框架用3D打印笔制作荷花荷叶装饰,难点在于手工操作3D打印笔描绘,难以保证线条粗细均匀,需要学生耐心十足地绘制框架。此外,荷花、荷叶装饰仅靠一根支架固定在框架上,需要精准把握平衡性。“孩子们以他们对这个项目的兴趣、耐心,团结协作攻克了难题。”徐玲说,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项目,每周都约时间一起训练,“经过他们的手让仿生机器人动起来、提速,他们都很有成就感。”
无锡师范附属太湖新城小学的学生穆玺臣、方敏宇等4人设计了袋鼠、蚂蚁和狮子3种仿生机器人进行接力竞速。“狮子四足强健,蚂蚁足多行稳,袋鼠跳跃飞速,造型很有创意。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接触点设置一旦有所偏差接力就会失败。”穆玺臣感慨,“科学探究必须绝对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团队协作远比个人能力更重要。”
少年们的创意小制作背后藏着大梦想。该校参与道路清扫比赛的学生沈骏宸说:“未来我想发明一种大型的智能清扫机器人,让环卫工轻松一些,让城市更美丽。”
资源赋能:搭建科学成长阶梯
比赛办在了家门口,不仅为锡城学子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还点燃了更多孩子的科技热情。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我市坚持以“前瞻设计+基层创新+协同行动”作为工作思路,在对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宏观部署的基础上,鼓励各市(县)区、学校因地制宜探索科学教育特色路径,形成兼具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科学教育方案。
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以“乐学教育”为核心,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特色科学教育之路。副校长高纯介绍,学校提出了“培养创新儿童,为创新儿童画像”的教育理念,建设科学教育环境,实施“科学+”行动方案,让学生在科学教育真实情境中激发思考、动手、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她解释:“‘科学+’既是‘科学佳’,建立大概念、实施大项目、创设大情境,在高水平实施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创新校本课程;也是‘科学加’,让科学教育通过跨学科探索研究,为学生播下理性与审美合一的‘种子’;还是‘科学嘉’,通过人人参与的科技节等科学实践活动、10公里实践课程等,全方位落实科学学科实践;也指‘科学家’,依托‘诚勇少年科学院’平台,在学校为学生实行导师制指导,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科学家精神。”
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我市以人工智能教育为龙头,以“双百”攻坚项目为抓手,推进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我们全面建立‘科学+工程’双轮驱动的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工作机制,形成较为成熟的市级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重点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培养‘未来科学家’‘未来工程师’,让无锡成为科学教育的创新高地。”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