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保健周刊

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患者康复出院

90克“生命泵”带来心希望

  “王阿姨,回去之后有问题随时在群里提,我们的专家医生和护理团队一直都在。”4月23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为王女士(化名)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庆祝仪式。一个多月前,王女士在这里接受了全国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最小最轻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如今即将康复出院,开启崭新生活。

  半年前,61岁的王女士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随后转入江大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经多次多学科会诊评估,并结合相关检查,王女士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普通的心脏瓣膜手术无法解决问题,目前有效治疗手段仅有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植入。”江大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杨岷介绍,目前国内每年心脏移植手术仅开展六七百台,心脏供体严重不足;随着技术发展,人工心脏的使用寿命已经和心脏移植达到了差不多的水平。经综合考量,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术前,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联合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超声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多个科室,为王女士量身定制手术方案与康复计划,并针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订应急预案。手术中,多学科紧密配合,顺利完成植入。术后一周左右,王女士即可下床行走。“现在心不慌了,腿也不肿了,说话、走路都有力气,终于能正常生活了!”谈及术后变化,王女士和家属难掩喜悦。

  此次手术采用的植入式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堪称“黑科技”:重量仅90克,体积与核桃相当。“这款人工心脏更轻便小巧,术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对其他人体组织的牵拉影响也大幅降低。过去的人工心脏植入手术需专门制作囊袋放置,如今此步骤不需要了,创面减少三分之一,手术时间缩短近1小时,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杨岷解释。此外,患者长期佩戴的体外控制器、电池等部件总重仅800克,约为前代产品的四分之一,体积缩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装入日常斜挎包即可随身携带,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

  杨岷告诉记者,人工心脏电缆的消毒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我们会为每位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患者建立专属术后随访群,实时监测电缆周围皮肤状态,并要求患者每日拍照上传血压、心率等身体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群内重症专家与医护人员将立即沟通调整护理方案。”未来,江大附院还计划与无锡本地企业深化合作,探索应用核电池技术优化人工心脏的电量续航,为更多心衰患者带来希望。(高佳美、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