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警方周刊

江阴:守护街头巷尾书写“平安答卷”

  春日的江阴街头,繁花似锦。位于市中心的南门商圈人流如织,正在路面开展巡逻的城中警务工作站民警沈澎的对讲机突然响起警情提示:“某商场有小孩走失!”他立即呼叫周边巡逻警力共同前往处置。3分钟后,4名巡防警力从不同方向抵达现场一起寻找走失儿童。在警务工作站“快反快处”机制下,走失儿童被迅速找到,孩子家长连连感谢。

  这是江阴公安推进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的缩影。今年以来,江阴公安聚焦街头路面安全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充分发挥警务工作站“快反快处”的特点和优势,构建“精准防控、多元作战、实战提升”三大体系,着力提升警情应对水平和处置效能,用实际行动书写“平安答卷”。

  专业运作,构建精准防控格局

  走进城南警务工作站指挥室,大屏幕上实时警情热力图不停跳动。值班长王洪刚正依据系统预警调整巡逻路线:“近期气温高,餐饮街夜间醉酒警情增多,机动组加强该区域巡逻频次!”

  江阴公安充分发挥警务站街面警情处置先锋作用,根据警情趋势科学部署警力,突出显性用警,将警力投放到最需区域和时段,大幅提高路面见警率。在热闹的商业街、人员密集的广场,巡逻警力迈着整齐的步伐,穿梭在人群中,给市民们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3月26日晚,益健路一家酒吧内,顾客与老板因消费问题发生冲突。附近巡逻小组接到指令后,迅速组成最小作战单元,几分钟内就赶到现场,民警一边控制住冲突双方,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一边查看是否有人员受伤。“我们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控制住局面,为救助伤员和解决问题赢得时间。”带队民警说道。

  与此同时,综合指挥室内,带班长通过执法记录仪、车载移动图传等前端设备实时掌握现场情况。接警员问明情况后,按“边接边派、就近派警、一警多派”原则,灵活调动周边警力前往支援,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在现场警力的耐心劝导下,纠纷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这起警情的成功处置,得益于警务工作站贯彻“前端感知、风险预警、融合共享”新型警务运行机制。他们以警情研判为牵引,梳理风险隐患,分析矛盾趋势,并反馈给巡处民警,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切实守护着城市的平安与稳定。

  联动协作,打造多元作战体系

  “我们和辖区的警务工作站联防联动,有情况能及时沟通。现在校门口每天都有警力护学,学校和家长都放心。”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阴公安积极与辖区重点单位开展联防联动,压实安全防范责任,辖区校园、医疗机构等重点部位治安秩序得到有力维护。同时,还动态研判警情,及时发布巡防指令,堵塞巡控漏洞,在全市范围划出90余个“必到点”,部署警力巡逻到位,把风险防范在未发。

  “指挥中心,这里是现场民警,情况已初步掌握,请支援。”在一起突发事件现场,警务工作站民警通过电台向指挥中心汇报情况。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指挥中心迅速调派巡特警、派出所警力前往处置。这种多方协同的处置模式,得益于江阴公安构建的警情处置联动体系。以警务工作站为支点,整合交警、巡特警、派出所警力以及城管、消防、应急等部门协同配合,使警力、装备与警情形势相匹配,确保现场处置高效推进。

  在处置违法犯罪警情时,警务工作站严格落实依法处置和社会面管控要求。处置民警到达现场后迅速搜寻违法人员持有的管制器具、危险物品等,第一时间制止、收缴,并强化现场走访、痕迹采集,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

  实战导向,提升综合处置水平

  为了提升执法水平和处置能力,江阴公安按照相关执法规范文件要求,组织警务工作站接处警力量开展理论学习和实战训练。在一次模拟演练中,面对一名持刀行凶的“嫌疑人”,警务工作站的民辅警们迅速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他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疏散群众,有的负责与“嫌疑人”谈判,有的则寻找机会制服“嫌疑人”。

  针对纠纷类警情,警务工作站扎实开展起底式排查化解,并健全回访机制压实跟踪化解责任。“我们会定期回访当事人,了解纠纷解决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城东警务工作站民警孙雷说道。为了防止类似纠纷再次发生,警务工作站还在每个快反支点配置了调解室,依托一站式矛调中心进行分级管理、多元化解。

  为了进一步优化警情处置效能,警务工作站还立足实际处置机制流程对重点警情采取“一案一复盘”的查漏举措。每次警情处置结束后都会组织召开复盘会议总结记录问题和有效战法。

  “通过警情复盘,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机制建设、指挥处置、队伍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剖析根源、精准施策。”警务工作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卢聚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