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颖、周华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科研文化的引领不可或缺。无锡市新光幼儿园以“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思想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儿童”为办园目标,深耕“阅力”文化,以教科研发展为支撑,以教师成长为根本,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核心,探索出了具有园本特色的教科研模式,引领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阅读为基
强化自身的科研意识,首先要有正确的科研价值观,要认识到科研对于自身工作和成长的价值所在。新光幼儿园设立了若木阅读会、乐风阅读会、方旬阅读会,倡导教师在阅读时事新闻、理论书籍、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的工作实践,深入辨析教育教学现象,以此为基础形成个人的价值判断。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学习,涵养教师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包容的胸怀。幼儿园支持教师一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教师的学习特点,形成“自主思考—群体思辨—回顾反思”的螺旋式循环阅读圈。
每学期幼儿园自上而下发布本学期必选、自选、精选书单,提倡教师制订长期、短期的读书计划,并进行广泛大量阅读。幼儿园搭建平台,打造“四个一”读书工程,即教师每天阅读、每周分享展示、每月读书沙龙、每期书香教师评选。以“四个一”读书工程,培养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自身阅读方向的定位,补充“最需要吸收的营养”。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幼儿园还采用共读、精读、导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细品经典书籍、章节的精华,进一步拓展阅读深度。此外,幼儿园还开展了进阶阅读分享活动,通过教师分层推荐、自主批注、重塑思维导图、撰写实践故事等形式,反思教学实践,进一步推动教师将书中的知识与教学实践工作融合衔接,从而促进教育经验的积累。
实践为舟
教师的科研是实践的艺术,科研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提高。新光幼儿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幼儿园从2022年起进行了教研流程的变革,推行“一约两难五单”教研新范式,通过“问诊—对话—行动”三步走的研训模式,充分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让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更加关注教研活动与教学实践的相互融合,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巧用“一约”,强调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每次教科研活动前,组织者都会根据主题进行前期调研,聚焦突出问题以“轮流预约发言人”的方式开展问题研讨,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投入、人人成长,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使每位教师都能从“平地型教师”走向“登山型教师”。
妙用“五单”,强调证据意识。“教研要从经验走向实证”,为此新光幼儿园集结专业智慧,每次教研活动以“五单”(告示单、指导单、记录单、反馈单、推进单)为线索,持续不断地对一些典型个案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强调“过程性扎根”,重视教研前、中、后教师和幼儿的变化,以此提升教科研的有效性,使教研真正产生教育生产力。“五单”工具的设计与普及,帮助教师“看到孩子”“看懂孩子”“支持孩子”,从基于感觉和经验分析转向基于证据和逻辑的判断。
多用“两难”,强调反思意识。在实践中,教师们总会遇到许多找不到标准答案的问题,针对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实践困境,幼儿园定期分组分层开展教职工、儿童辩论活动,以“两难情境”为反思重点,倾听儿童的想法与观点,对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集体反思,推动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形成,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评价为翼
教师的实践性反思不仅源自教师自身经验,也是团队经验碰撞所得。新光幼儿园从构建“常态化”自我评估机制和“浸润式”园本研修文化两方面进行联动培育,以此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幼儿园强调教育评价与科研成果的共生与应用,通过“一天一巡回”密切跟进班级保教质量;“一周一交流”及时交流反馈意见;“两月一重点”有侧重地解决保教难点;“一期一总评”促进保教质量全面提升。
幼儿园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参与课题率达100%。“十四五”期间,新光幼儿园共承担市级课题2项、区级以上立项课题3项、园级课题17项。基于解决幼儿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园所发展的需求,形成纵深推进的课题链,加强不同课题研究之间的内在关联,打造层级全覆盖、参与全员化的教科研格局。幼儿园通过课题链建构系统任务框架、课题合作交流机制、多维对话平台,以现场反馈、访谈等方式梳理共性的关键经验和关键问题,由教师共同协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依托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平台,创建了“约绘品质”“玩味生活”等宣传栏目,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推进教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光幼儿园不断调整教科研工作模式,校准方向,向精准课题、精准课堂、精准教研多点位协同发力,沿着课程游戏化建设之路稳步前行。(作者系锡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