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教育周刊

我市校外教育辅导站不断创新升级

3757个家门口的“补给站”为成长赋能

  “小朋友们快看,大家就像这一棵棵小树苗……”前不久,滨湖区美湖社区校外辅导站联合无锡市蠡湖中心小学开展的户外实践课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工协作,为小区添绿意的同时,提升绿色环保理念。我市有3757个校外教育辅导站,作为家门口的能量“补给站”,让青少年在千年文脉中树立文化自信,在田间地头感悟劳动的真谛,在新奇有趣的科技课堂里激荡思维。

  校外教育平台升级

  梁溪区山北校外教育辅导总站的科普VR体验馆自今年1月启用后,成为辖区青少年课后的向往之地。戴上VR设备,仿佛置身于浩瀚太空,近距离“触摸”行星、模拟操控航天器,让青少年们大呼过瘾。“我‘飞’到月球上,太神奇了!”学生张艺豪兴奋不已地分享着新奇体验。

  近年来,我市各级关工委持续升级辅导站,以更优质的硬件设施、更科学合理的点位、更完善的工作制度,构建起校外教育辅导站网络,为青少年创设功能丰富、具有吸引力的家门口“成长课堂”。

  去年,宜兴市宜城街道谈家干社区、锡山区东港镇、惠山区洛社镇石塘湾社区等7个校外教育辅导站建成了VR体验馆,精选安全、历史、科技等丰富的资源,让“科技载能”的理念深植青少年心中。滨湖区雪浪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有近20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内设乐趣童梦园、大自然营地等多个功能区,将1.2亩废弃耕地改造为青少年“四季农耕”实践基地,打造“空间再造+劳动教育”新模式。设施升级的同时,我市校外教育辅导站布点更加合理,制度更加完善,逐渐形成以总站为指导,中心站为主阵地的校外教育辅导站网络。

  数据显示,全市现有各类校外教育辅导站(点)3757个、电子阅览室921个,参加辅导站工作的“五老”达13000余名,在职教师11970人,其他志愿者4876名,全年辅导学生108.5万余人次。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政府重视与政策支持,我市校外教育辅导站有专项经费可用,有专门队伍支持,教育内容日益丰富,校外辅导体系日趋完善,校外辅导质量持续提升。

  整合资源融合发展

  4月25日,江阴市长泾镇校外辅导站再添活动新空间:长泾镇叶飞园艺青少年学生社会劳动实践基地。长泾实验小学50余名师生开启了劳动新体验。这两年里,长泾镇关工委联合各类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关爱教育阵地,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活动。

  找准青少年需求,我市校外教育辅导站充分发掘自身优势,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和力量,创新拓展校外教育空间,使校外教育辅导站成为青少年爱来、常来之所。江阴市新桥镇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联建,整合社会资源打造“15分钟校外教育服务圈”,与学校和社区合作开发“物联网应用”“社区治理调研”等创新项目,构建“双导师”特色课程;新吴区新安街道关工委加大与属地学校、社区以及企业的合作力度,打造校站结合的高品质社区辅导站、企业辅导站以及辅导体系;惠山区71个公益组织参与办站,打造更具活力的辅导站点;无锡经开区华庄街道关工委通过建设“匠心菜园”等校外教育实践品牌,形成以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和家庭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扩大“朋友圈”、创新机制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引领青少年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赢得广泛好评。新吴区新安街道关工委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于去年合力打造的青少年工程教育基地,合作开设人工智能科普、亲子绘本故事会、非遗体验等精彩活动,暑期吸引近300个家庭参加。家长纷纷表示,期待在家门口举办更多充满趣味、增长技能、拓宽视野的活动,让孩子在收获中成长。

  在丰富的活动中成长

  樱花纷飞的午后,广袖飘飘的“李白”吟诵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们争相接续“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场穿越时空的诗意对话,是前不久锡山区安镇街道九里社区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站举办的“文化行走,阅读中国”活动。此次活动是安镇街道关工委深挖当地特色资源,打造“一村一品、一站一景”校外教育阵地的生动注脚。

  校外教育辅导站的生命在于活动,价值在于育人。我市关工委各校外辅导站立足以站育人,精心设计具有吸引力的精彩活动,推动辅导站不断强内涵、提质量、上水平,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梁溪区扬名街道城南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在“城南乐园”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橙蓝学堂”校外教育特色课堂,不断丰富青少年的体验;惠山区长宁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延伸户外活动阵地,构建了“里仁夜课堂”“宁好益学堂”等6个特色空间,开发科技探索、红色研学等品牌活动;滨湖区雪浪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立了“1+N”课程矩阵(1项基础托管+N类特色课程),青少年喜爱的机器人编程、乐高搭建、古法榫卯等一系列互动性、体验性强的课程与品牌项目,深受好评。

  无锡经开区玖玖城社区“万思书田”校外教育辅导站今年联合学校组建“拾光少年团”,打造学子文化之旅。4月19日,“拾光少年团”成员走进梅里古镇探索吴地文明发展历程后,一名学子由衷感叹:“我感受到了技术创新如何让江南从‘蛮荒之地’变为‘鱼米之乡’,我们将传承‘藏粮于技’的智慧,续写丰收故事。”

  市关工委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各级关工委将持续高标准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以更健全的网络、更具吸引力的活动、更强大的队伍,为青少年全面发展赋能。(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