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机器人“跑起来”更要“用起来”

  □石洪萍

  这个“五一”假期,机器人在无锡梅里古镇、惠山古镇等景区与游客互动,让景区秒变科技秀场。实际上,从北京亦庄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到无锡惠山的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机器人最近狠狠地圈了一把粉。体育竞技提供了复杂多样的真实场景,机器人通过赛场炫技,很好地展示了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能源管理等综合能力。布局机器人产业较早的无锡,需要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等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推动机器人从“跑起来”迈向“用起来”,在城市竞逐中赢得更多胜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工具,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机器人好不好用,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相较于舞台和体育赛场,家庭、城市公共空间特别是工厂环境动态复杂,对机器人的适配性和灵活性要求很高。以人形机器人为例,其具备高度通用的形态,但在复杂环境中的运动精度、速度和灵活性仍不足,尤其是在动态变化或崎岖不平的环境中,稳定性和适应能力较弱。现有的电池技术也无法满足人形机器人长时间、高强度运行的需求。动辄几十万元一台的价格,也使得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较为困难。

  无锡是制造业大市,机器人产业布局较早。2024年,无锡正式把人形机器人列入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五一”前夕,《无锡市支持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发展若干措施(2025—2027年)》正式发布,彰显了无锡深耕机器人产业的雄心。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夯实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底座,无锡除了要加强顶层设计,还需发挥好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技术支撑作用,为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赋能。要推动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江苏省人形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平台,在机器人感知、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积极开展前沿探索研究,为机器人研发、测试和生产提供共享的硬件环境,降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本,并做好最新技术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下转第2版)

  机器人“跑起来”更要“用起来”

  (上接第1版)

  作为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企业应发挥好创新主体作用,不断改进机器人的硬件性能,提高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水平,针对性地开发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规模化应用摊薄产品成本,让企业“用得起”机器人。比如,关节模组成本占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约50%,位于锡山区的江苏意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扭矩密度一体化关节模组”,在性能、成本、可靠性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2024年出货量达3万套,被国内众多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采用;威孚高科、鼎智智能、万迪动力、华光汽车部件、蔚瀚智能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的无锡本地头部企业,联合成立了无锡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联盟,旨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高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要鼓励无锡更多企业各展所长、联手抱团,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提高高性能、高性价比核心零部件出货量,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让机器人更好地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