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把城乡焕新的画笔更多地交给青年

  □石洪萍

  近期,无锡城乡规划设计领域有两件事颇受关注。一是历时半年的“青城之约”城市更新设计大赛落幕,来自德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370个青年设计团队的参选作品中有35组获奖;还有一件事是江苏省第三届“青绘乡村”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在江阴颁奖,无锡参赛团队在86个获奖作品中占得10席,获奖总数居全省前列。把规划设计之笔交给青年,让青年从城市使用者变成共建者,为城乡焕新注入“青和力”,有助于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让城市更好地向“青”而行。

  青年是什么样,城市就是什么样。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都面临着年轻人流失的困境。如何吸引、留住青年?把城乡焕新的画笔交给青年是创新务实之举。青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够为城乡焕新项目带来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青年更理解青年的诉求,能够描绘出青年所希望的未来,设计出适合青年创业、就业、学习、社交的空间和设施,使城市更包容宜居。就无锡而言,不管是城区在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公共空间出新、产业园区升级等工程,还是乡村在开展的人居环境美化、基础设施完善、文旅资源整合等工作,都为青年放飞创意设计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建议无锡相关部门和各个板块搭建好平台、做好落地推进工作,汇聚市内外青年才俊的创意设计智慧,把设计图变为施工图、实景图,让城市成为青年的追梦圆梦之城。

  汇聚青年创意设计智慧,需做好搭建平台这项基础工作。城乡焕新是项大工程,青年学识、资历尚浅,很难承接景区、住宅区、园区规划设计等大体量项目,举办设计大赛让青年参与广场、街区、图书馆、农产品包装等“小而美”项目的改造设计,更能激发青年的创新活力。以“青城之约”城市更新设计大赛为例,在梁溪区选取的5个点位(二泉广场、张氏嘉乐堂、“曹张里”美食街、梁溪区图书馆、永定桥游园),体量小、类型多样,青年设计师日常接触较多,容易在小切口里做出大文章。江南大学、无锡商职院、无锡城职院等本地高校都设有相关设计专业,相关部门和板块可以定期举办设计比赛,邀请师生对小游园、人才公寓共享空间、老旧小区楼道、广场座椅等小点位项目的设计展开头脑风暴,让青年设计师更多地参与城乡焕新工作,在密切互动中建立起青年与城市的强链接。(下转第3版)

  把城乡焕新的画笔更多地交给青年

  (上接第1版)

  青年创意设计梦想能否“开花”,落地推进至关重要。再好的创意设计如果没有落地发挥作用,只能是“纸上谈兵”式的空想。因此,一个项目在征集设计方案前就要考虑后期的营建、运行,对接好承建单位、筹措好资金,后续要定期召开推进会解决落地问题。比如,“青城之约”城市更新设计大赛主办方挑选的5个点位,都是在未来几年有更新计划的场所;2023年6月,江阴市南闸街道陶湾村被列入省第三届“青绘乡村”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竞赛基地,青年规划师、设计师和大学生团队通过多次踏勘、深入走访,交出了接地气的设计方案,陶湾村随后对村庄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出星空营地直播、哈雷机车骑行、落日音乐会团建等备受青年喜爱的休闲场景,提升了村庄的活力。

  目前,无锡有不少街镇、乡村存在资源丰富但不会筛选包装、历史悠久却不会讲故事等问题,期待有更多青年把创意设计作品写在无锡城乡大地上,并通过各方的努力让青年的奇思妙想生根“开花”,为城乡焕新注入持久“青和力”,让青年真正融入城市、增强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