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来办入住啦!”6日上午,周先生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无锡金夕延年锡东护理院,接下来的10天他将在这里短住。近年来,考虑到老年人家庭的需求,锡城不少养老机构推出短期托养服务,破解了部分老年人家庭的照护难题。
短期托养是否真的被需要?短托老人享受的服务怎么样?短托服务还能再拓展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多家养老机构。
有市场 照护者也需“喘息”
短期托养需求从哪来?据了解,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往往是“活力老人”,照护之余,他们也有“喘息”需求。因此,短期托养托起的不只是被照护者的生活。
天气转暖,谷女士想为70岁出头的父母报个旅行团,却遭到父亲的婉拒,因为放心不下90多岁的爷爷。“爷爷一直是我父亲在照顾,本来想着我去照顾几天,但女儿马上要高考了,想想还是等女儿放暑假了再说。”谷女士为此很苦恼,得知养老机构有短托服务,她打算找附近的机构咨询对比,“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机构,父母今后就能放心旅游了。”
周先生第一次在金夕延年锡东护理院短住是前年,妻子李女士想出门旅游,他由于脑梗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就想到了家附近的这家护理院。上门咨询后,工作人员向他们推荐了短住服务。此后,妻子出游时周先生有了可靠的照护选择,“我们俩都六十多岁,我爱人身体好又喜欢出门,我不希望自己给她‘拖后腿’。”周先生表示。
有服务 专业照护不“打折”
短期托养的老人享受的服务如何?多家养老机构表示,短托老人享受的服务与长住老人一致,且收费也较合理,“短托老人我们也按床位收费,如果需要护理则另外收取护理费”,金夕延年锡东护理院副院长陈源源介绍。
自第一次入住后,周先生又陆续入住了好几次,成为金夕延年锡东护理院的短托常客,打动他和妻子的是工作人员的专业照护。第一次入住期间,知道周先生有脑梗后遗症,工作人员指导他使用护理院的康复设备进行康复训练。此后,由于护理院离家近,周先生在家住也会经常到护理院进行康复训练,“我们欢迎他常来走动,彼此熟悉才能互相信任。”陈源源表示。
不仅有常客,还有长客。洪阿婆如今已是锡山区东港养老院的长住老人,正式入住前,她曾在这里短期托养过一段时间。“当时我想给自己物色一个养老院,这里离家近,又是新建的,参观以后我就想先体验几天,工作人员说可以短住,住下来我挺满意,就签了长住合同。”洪阿婆表示。
有前景 更多场景待“挖掘”
尽管已有不少“刚需”家庭了解并试用了养老机构的短托服务,但更多市场空间仍待探索。
走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在不少养老机构短托服务已是一项常规业务,但入住高峰依然限于春节前后,“有的家庭会在春节出游,或者是住家保姆要回老家,家人就会为老人寻找合适的短托机构。”福扬颐养院负责人黄樱表示。
春节以外,老年人家庭就不需要短托服务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陶奶奶已年过九旬,平时与女儿同住,最近女儿需要去照顾刚出生的外孙女,陶奶奶由谁照护成了问题。子女带她看过几个有短托服务的养老机构,她都不满意,并表示“我就喜欢住家里”。
为此业内也正在思考一些新的可能:比如,针对陶奶奶这样的老人,短托服务可以探索送上门模式,这样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养老机构专业的照护服务和医疗资源,同时还能减轻家人作为照护者的负担。比如,短托服务的需求人群不仅是老人,在有余力的前提下,养老机构的门是否可以敞得更开,面向做完手术刚出院的患者提供短托和康复训练,或者直接为有需要的残疾人家庭提供残疾人短托。“丰富短托服务的应用场景,不但需要机构主动创新,还需要政策的有力支持。”相关从业人员表示。
(杨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