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持续干旱影响地产水果收成

预计口感、产量均略有降低

  本报讯 日前的一场降雨,让久旱的果树得以“解渴”。滨湖区山水城吴塘社区果农杨煦东长长舒了一口气。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干旱,降水较常年偏少七成左右,为无锡地区有气象记录(1951年起)以来同期最少,4月20日起达特旱等级。由于土壤缺水、田地干涸,作为茶叶、枇杷、醉李、杨梅等无锡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产区,滨湖茶树、果树等农业生产也受到影响。

  据了解,杨煦东家的果园约有10亩,种有枇杷、醉李等果树。记者在果园内看到,眼下正值大浮醉李膨果期,虽然每棵树上都有不少挂果,但长时间干旱少雨,导致果实发育不良、瘦小,还出现了落果现象。老杨告诉记者,往年靠自然下雨和空气中的水分足以滋养醉李,果农只需7到10天浇透一次水,然而今年持续干旱的天气让果农们不得不开启“日日浇灌”模式,力争降低损失。

  不仅醉李果实小,即将上市的枇杷也是如此。老杨介绍,当前正值枇杷转色期,需要大量雨水灌溉,然而由于天气干旱,今年枇杷成熟比往年略晚,果实也不如往年大。受此影响,今年的枇杷产量预计将比往年减少20%以上。

  雪浪街道果农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受持续干旱影响,今年本地枇杷盛采期略有推迟,往年枇杷采摘时间在5月20日左右,今年预计将在5月25日大量上市,产量预计只有往年七成,且果形偏小。

  马山杨梅也面临缺水困境。群丰社区是马山杨梅核心产区,受今年高温天气较多、降水较少等因素影响,农作物生长受阻。不仅春茶产量减产30%左右,杨梅、枇杷等地产水果较往年生长也相对较慢,有些杨梅已开始掉果,预计口感、产量均略有降低。

  今年63岁的村民秦建年承包了60多亩果园,其中50亩种植了杨梅树。他告诉记者,眼下,杨梅正进入硬核期,随后便将进入膨果期,需要大量水分灌溉。老秦表示,如果5月中旬持续无雨,对杨梅质量的影响将比较大。

  面对几十年不遇的旱情,我市也在全力以赴组织干部群众携手抗旱,为果树引来“救命水”。5日凌晨,我市抢抓有利条件,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饱和作业,共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12枚,增雨效果明显,平均降雨量多于周边地区,有效缓解了旱情。除了人工增雨,引水上山也在同步进行。由于醉李、杨梅等果树均种植在山上,分散的地块与起伏的山坡,给果农们的浇灌作业带来了困难,吴塘社区还通过水泵抽调“远水”上山,为果树“解渴”。

  (邵旭根、徐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