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管控“游烟”要持续发力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无锡分院联合多方主体举办首届长三角区域戒烟服务规范化培训,推动控烟工作向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无锡作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近年来积极推进无烟场所建设,在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户外,不少市民都曾遭遇这样的困扰:走在路上、行车途中或在露天餐馆里,都能碰见有人在旁“吞云吐雾”,导致自己也被迫吸“二手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还要在管控“游烟”上持续发力,疏堵结合营造城市健康环境与健康文化氛围。

  室外游走的烟雾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还会给吸烟者及其周围的人带来健康危害。没有天花板的地方,烟雾流动性大,吸烟行为的不确定性、随机性更强,更要加大宣传与引导,将“游烟”制止在源头。在人流量大的室外场所,要张贴“禁止吸烟”的标识,并安排控烟志愿者进行规劝、引导。对于人力难以覆盖的区域,还要利用好技术手段赋能监管。深圳市在2023年上线了“别抽啦”小程序,增加线上投诉渠道,市民可拍下吸烟者图片、选择具体吸烟位置进行“一键投诉”,还能够查看处理结果,形成投诉闭环。实现室外无烟环境建设,可以增设烟感监控,对在严禁吸烟处的吸烟行为进行公开或处罚,或开发线上投诉平台,形成“共建共享”的模式,让监管工作更加透明高效。

  增强吸烟者的“边界意识”,还要创造“出口”、清晰划分吸烟区域。去年9月,上海市实施《室外吸烟点设置与管理要求》,规范建设室外吸烟点,这也是国内首个室外吸烟点标准规范;今年3月,上海市在武康路、豫园商城等地标场所开展控烟行动,深入践行“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的标语,为室外控烟工作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样本。我市还要根据区域的人流量、设施、环境等特点,科学规范设置室外吸烟区,通过“定点吸烟”让城市环境更清新,在精细化、人性化管理中体现城市治理的温度、精度和效度。

  (周邾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