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应急救护培训人群覆盖面不断扩大

“七进”联动,传递人道力量

  本报讯 “先撕开电极片,根据图片提示,放置在患者裸露皮肤上……”5月9日上午,无锡市赈济救援队队员、应急救护培训师唐镇棣一边讲解,一边给市民示范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为宣传“世界红十字日”“人道公益日”,普及应急救护等生命教育知识,5月8日起,市红十字会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心肺复苏技能普及和展示活动。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高度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以“线上+线下”和“分层多类”的方式,深入开展救护培训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进家庭的“七进”活动,不断扩大培训人群覆盖面。“博爱课堂”作为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的重要一环,已经走进全市464所学校,实现全市大中小学校全覆盖。在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沈迪既是该院贸易金融学院的副教授,也是一位同伴教育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她表示,学校从2022年12月开设“博爱课堂”以来,以主题讲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将日常救护知识、同伴教育等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如今学校有63名教辅老师取得了急救员资格证,已培训学生6000余人次。”沈迪介绍。

  社区是应急救护的重要阵地。市红十字会通过进社区进行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居民的应对能力。“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5月9日,一场综合演练在江溪街道春城家园举行。“以前,居民对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不太感兴趣,现在每次活动,市民都会排队体验。”活动组织者,有着15年丰富经验的无锡市红十字救援队队长余雷对在社区开展应急救护实战演练深有体会。他说,以通俗易懂的方法和身边的案例开展“沉浸式”场景培训,居民在场景互动中更易学习和接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近五年来,市红十字会累计开展初级救护员、心肺复苏CPR+AED取证培训20万余人次,普及性培训148万余人次,培训人次位居全省前列。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市红十字会与本地学校共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2个,生命健康体验馆(教室)8个。在无锡市东夅第二实验学校3号楼1楼,“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标牌赫然在墙。体验馆功能分区明确,涵盖教学体验区、培训区、5D影院三部分,“学生不仅能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方法,还能通过模拟场景,掌握止血、包扎等实用技能。”该校副校长杨韶华表示,自去年4月开馆以来,体验馆为师生及校外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环境,让急救知识“活”了起来。

  在公共场所配置AED设备,是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在无锡硕放机场,14台AED分布在机场的出发大厅、到达大厅等各个公共区域。无锡硕放机场护卫消防部医疗急救科负责人赵琳表示,遇到突发情况时,工作人员会就近使用AED设备,为患者争取黄金救援“4分钟”。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红十字系统累计在景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设备668台。

  “通过宣传,可以进一步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搭建起公众参与公益的桥梁。”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市红十字会将持续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推动“三献”公益理念深入人心,让红十字精神在锡城传递人道力量,绽放更温暖的光芒。(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