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锡连合作让中药渣“变废为宝”

打通资源循环链条,推动产业跨界融合

  本报讯 昨日获悉,无锡连云港南北共建再获新突破,5月20日,年产30万吨中药渣水热低温转化项目签约仪式在连云港举行。该项目通过先进的水热反应技术,将中药渣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打通“药渣—资源—产业”循环链条,推动环保技术、生物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实现“变废为宝”。

  签约项目落户在灌云临港产业区化工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其中一期计划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约50亩,年处理药渣10万吨,年产固态腐植酸3万吨、液态富里酸1万吨。二期计划投资2亿元,年处理药渣20万吨,年产固态腐植酸6万吨、液态富里酸2万吨。该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

  专家介绍,中药渣是中药材加工与炮制、中成药生产以及其他中药相关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长期以来,中药渣主要处理方式为填埋、发酵和焚烧等。其实,中药渣中还含有丰富的纤维、半纤维素、木质素、多糖、蛋白质等有机物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下转第3版)

  锡连合作让中药渣“变废为宝”

  (上接第1版)仅仅简单地对中药渣进行填埋、发酵和焚烧处理,势必会造成中药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科带头人蔡宝昌教授协同上海交通大学金放鸣教授团队开展了水热技术在中药渣处理方面的技术攻关。该项技术模拟自然界中的水热反应,通过催化剂可以使中药渣快速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腐植产品。“通过传统发酵方式处理中药渣需要一至两个月才能得到有机肥,时间长、效率低、肥率低。”蔡宝昌介绍,以日处理100吨药渣为例,通过水热技术可以在不到2个小时时间里得到20%腐植酸固体肥和75%的液态富里酸。这两个产品可以用于土壤改良、生产叶面肥,这是可以直接喷洒在叶面的高端肥料。

  项目投资方连云港诺丁星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民介绍,目前腐植酸来源主要是煤炭的地质化学作用和土壤的生物分解过程。和传统生物分解工艺相比,水热技术处理药渣,整个处理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排放,实现高效转化,节省土地资源,适合工业化规模化处理。

  连云港市副市长、无锡市南北结对帮扶合作连云港市前方工作队领队洪延炜表示,该项目是国家大力倡导并支持发展的资源循环项目,前方工作队围绕项目落地做了大量协调推动工作。去年8月,在获得该项目信息后,前方工作队与无锡连云港联合招商中心协同工作,及时了解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并紧盯后方创造项目签约条件,经过多轮谈判,实现顺利签约,让项目落地。该项目不仅和连云港市的医药产业高度契合,还是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一环。

  (张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