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无人机巡检“城市动脉”,精准识别车抛垃圾

​高架立交试点“聪明清扫”

  本报讯 驱车行驶在高架上,偶有出现的纸巾、塑料瓶,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可能对高速行驶的车辆造成影响。大型机械化清扫车辆虽打扫得干净,却有长时间占道、巡检效率低的缺陷。昨从市市政集团下属城环科技公司获悉,我市在太湖大道、蠡湖快速路、广南立交等“城市动脉”试点上线了智能巡检无人机,通过深度学习5000余张垃圾图像数据,该无人机可精准识别约一张纸巾大小的车抛垃圾,给高架环卫保洁提供了作业新思路。

  高浪路与信成道交会处,一架灰色的无人机从机巢缓缓飞至110余米的天空,以每秒85米的速度朝蠡湖快速路方向飞去,每间隔一段,就会停下来拍照。“每天8点早高峰、大型机械化清扫车不能上高架时,无人机就开始沿着规定航线进行巡检,一旦发现有疑似车抛垃圾的异物,便会拍照报警。后台的数控平台收到‘订单’后,等车流高峰过去,再安排环卫作业班组上高架进行精准处理。”城环科技环卫业务负责人苏柳燕介绍,目前,无人机每日5次在太湖大道、蠡湖快速路、广南立交等高架路段试点巡回作业。据测算,如果将来全市高架全面推广无人机巡检,可缩短40%的环卫作业巡查时间,理论上每年可减少约730小时的车道占用时间。从安全角度出发,预计全年能减少上路作业1460人次,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

  “深度学习”助力智能巡检更“聪明”。“在正式‘上岗’前,无人机‘自主学习’了5000余张垃圾图像数据,对常见的车抛垃圾如包装袋、纸巾、塑料瓶有一定的判断,后续随着学习数据的积累,将进一步精确捕捉图像内各种物体间的联系,并有效提取出目标垃圾的特征,以适应道路垃圾检测的复杂环境和精度标准。”苏柳燕举例说,无人机能“聪明地”看出道路上油斑、油漆和垃圾的区别,最小可识别0.04平方米(约一张纸巾大小)的垃圾。自今年3月试运行以来,无人机已传送11474张照片,并通过不断搜集学习异物的形态、颜色,垃圾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3.1%。(姚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