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 里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巨浪,席卷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教育,无锡要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就要更加积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在加快构建人工智能自主研发体系、产业创新体系的同时,自觉地构建好人工智能生态支撑体系,推动在锡高校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抓好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让社会各界尤其是孩子们尽早体验感悟、尽早激发兴趣,营造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浓厚氛围,塑造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当从孩子抓起,抓好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开启了教育的崭新时代,也重新定义了学生素养的构成要素。抓好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更是为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基石,是对未来智能化社会的提前应答。对于无锡来说,一方面要推动在锡高校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开设AI运维、算法训练、数据标注等人工智能应用专业,与大院大所、重点企业共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院、产教融合平台、人才实训基地、定向创新班,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好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革新和促进。早在去年,我市就出台了《无锡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推进的核心任务与路径。依托本地产业优势,我市已开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85门,协同建设枢纽实验室,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增设中小学人工智能副校长。前不久,我市教育部门还组织了首场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专项研训。实践证明,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人工智能教育不仅“有益又有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
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提升全民素养是一道必须答好的课题。推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是无锡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的应时之举,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人工智能、运用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形成全社会创新的协同效应和涌现效应。只有进一步提升观念的“水位”和素养的“段位”,才能培育更具创新活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近年来,我市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新赛道,自上而下地开展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培养人工智能素养的各种教育活动。3月17日,2025年新质生产力系列大讲堂第一讲就邀请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以“拥抱人工智能,打造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政府企业使用大模型的八个要素等方面内容;梁溪区去年以来已先后邀请华智新知人工智能科技研究院负责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专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资深AI培训讲师等到辖区开展相关专题培训,帮助领导干部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特点,(下转第2版)
在破壁开新中营造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浓厚氛围
(上接第1版)提升相应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水平。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培养人工智能素养是适应世界快速变化的关键钥匙,也是实现终身学习、拥抱未来社会的必要条件。
未来几年,是人工智能技术跃迁的重要窗口期,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版图加速形成,谁把握住了人工智能,谁就把握住了未来。人工智能素养,正是人与人工智能共生共长、人机协同、相辅相成、相互赋能的关键所在。在数字文明奔涌向前的浪潮中,无锡要在创新场景中播撒更多的科学种子,营造丰沃的人工智能教育土壤,不断提升趋势“洞见力”,持续解放旧有的“人工”思想,主动拥抱逼近的“智能”时代,在破壁开新中更有力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千行百业的应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