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发布厅

“阳光下的善行”绘就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图景——

“慈善+”宕开共富笔墨

  慈心为民,善举济世。在“至德名邦”文化底蕴的浸润中,无锡慈善事业以创新为笔、民生为卷,用“阳光下的善行”绘制出一幅传承与创新交融的共同富裕图景。

  “慈善+”的创新实践在这座城市里不断破题、出彩,一个又一个现代捐赠新模式试水,一波又一波善行热潮澎湃涌动,稳稳托举起困难群众的幸福感。三年来,全市慈善会系统募集款物12.18亿元,组织实施慈善项目817个,救助支出8.56亿元,受益困难群众121.54万人次。其中,无锡市慈善总会募集款物3.45亿元,组织实施慈善项目120个,救助支出2.25亿元,受益困难群众31.79万人次。

  动能强劲

  创新慈善事业发展模式

  这是一座富含创新基因的城市。

  慈善基因和创新基因不断融合互动,突出“慈善+金融”跨界融合,探索实践了“慈善+信托”“慈善+基金”“慈善+财富管理”“慈善+网络”“慈善+产业”“慈善+社会组织”“慈善+公共服务”“慈善+现场捐”等八种捐赠新模式,不断激活慈善源头活水,其中仅慈善信托全市就设立28单,协议规模超1.7亿元。

  为什么这些创新之举能赢得共鸣和呼应?追根溯源,是对无锡这座产业城市基底的精准研判和让捐赠人更有获得感的执着理念,在这片适合慈善事业发展的土壤播下“创新种子”,才收获如此丰硕的果实。

  与基因共振,守正创新激发善行热情。今年“世界地球日”,在“长电科技环保与健康慈善基金”全额资助下,守护美丽长江濒危鱼类科学放流活动第二期顺利开展,422尾中华鲟和16000尾长吻鮠被分批放流至长江江阴段。对标ESG评价体系,市慈善总会引导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购买专属慈善理财产品,捐赠部分理财收益设立环保与健康慈善基金,并为企业“量身定制”公益慈善项目。非财务收入的社会影响力投资给企业带来了丰厚“回报”,2023年、2024年,长电科技连续获评上市公司ESG优秀实践案例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五星金奖等荣誉,为更多企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市慈善总会积极倡导高净值人群捐赠设立财富和家风“双传承”慈善信托,以无锡兴达泡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冠名的“华若中慈善信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后全市首单慈善信托,单笔捐赠额度创下无锡近年来新高;贝德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蒋云南,成为无锡首个个人出资超千万元通过财富管理,探索“慈善+个人财富管理+慈善信托”捐赠模式的第一人。

  与潮流同频,新技术重塑慈善生态。江苏省内首家以城市为单位的网络公益慈善管理平台——“无锡善捐”上线以来,注册用户达16万人,累计募集善款2233万余元。打开“无锡善捐”平台,35个常态化开展的慈善项目模块化分类,每个慈善项目的详细介绍、受益对象、帮扶方案、执行计划、进展情况、筹集金额、捐款人数、善款使用等信息一目了然,慈善项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使慈善资金的捐赠、管理和使用更公开、更透明。“人人可慈善、时时可慈善、事事可追踪”的“指尖上的慈善”,打破了时空限制,爱心资源直抵“最后一公里”。

  质效显著

  创新慈善精准帮扶机制

  这是一座深谙慈善之道的城市。

  无锡慈善一直在用实践探寻一个课题的“最优解”,那就是慈善帮扶与政府救助如何实现机制化无缝衔接?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实施,答案在其中呈现: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慈善品牌项目,将慈善帮扶的发力点精准落在辅助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和政策盲区上。

  让爱意靶向抵达。三年来,针对患重病支出型困难等家庭,元旦春节“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累计资助3041.3万元,受益困难群众22144人次;“慈助低保对象住院医疗服务项目”拨付医疗费用371.9万元,救助5883人次;“牵手圆梦”慈善助学项目的救助金额达119.3万元,资助困难学生437人;“关爱在身边,夏日送清凉”“关爱在身边,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为困难家庭发放一次性水电费补贴272.6万元。“心手相连·锡沪慈善双诊行”系列项目,开展健康知识慈善科普、市内专家慈善义诊救治、上海等外地专家慈善会诊救治,累计资助款物369.44万元,实施的19个项目惠及5.5万人次,让无锡市民特别是困难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上海优质医疗资源。

  “造血”帮扶更有成效。“筑梦护航·幸福到家”残疾人就业帮扶系列项目,在梁溪区试点打造21辆“慈善助残幸福快车”,助力有一技之长的困难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电商筑梦计划”项目已为80名残疾人提供电商技能培训和相关设备支持,受益人之一的肢体三级残疾人倪清蒨在得到资助的直播设备后,带领数名残友在电商平台开启了直播创业之旅。

  传统慈善与公益慈善“两轮”驱动。“牢记嘱托·乡村振兴”项目,是无锡市慈善总会与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共同策划实施的“渝锡协同·慈善助力乡村振兴”子项目,项目聚焦补齐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黄精种植、加工等技术短板问题,帮助建设“新农人”培训基础设施、开发“新农人”培训体系等,预计惠及当地农民3013户8227人。

  境界跃升

  创新一起干大慈善体系

  这是一座理解慈善逻辑的城市。

  做慈善既有“参天大树”,还要“春色满园”;“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之间的互动逻辑关乎“善”的境界,只有让爱心群体认知上跃升,物理上扩容,才能使善行成为城市每个成员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为:

  城市慈善“谱系图”日渐丰富。组建无锡市慈善联合会,通过强化枢纽型慈善组织“平台、桥梁、纽带”的引领和聚集功能,完善了全市域多维协同的慈善体系。日前,“慈心守护·救在身边”中西医结合急救能力提升项目在经开区太湖国际社区、尚贤社区、瑞星家园社区先行试点,以“医学急救知识普及、急救技能培训、家庭中医应急方法推广、急救设备捐赠配置”为主要内容,按照“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道推进、社区实施”四级慈善组织联动的原则,整合全社会各类慈善资源,形成志愿者、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慈善工作站“三位一体”项目实施体系,填补了从患者家属呼救到120救护车到来这段时间的应急救援空白。

  扬善与行善“两翼”齐飞。中华慈善总会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无锡)研修基地、无锡慈善文化研究院和集理论宣讲、人才培养、交流学习、慈善捐赠为一体的无锡慈善大讲堂等新平台、新基地,沉浸式弘扬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选树“无锡慈善奖”、无锡慈善致敬榜、无锡慈善荣誉馆等慈善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催生裂变效应。“阳光下的善行”首届无锡慈善致敬典礼举行时,线上同步开展“看直播也是做慈善”活动,以场观人数确定“爱心礼包”份数,当天,吸引超70万人次网民观看,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独居老人等送出“爱心礼包”3500余份。

  向上向善风尚渐入佳境。市慈善总会发起的“一日捐”“一元捐”“一起捐”网络捐赠活动,掀起全民慈善高潮。仅去年全市慈善会系统网络筹款就达7671.61万元,全年总参与人次达108.69万,网捐数额和参与人次连续实现“双提升”。行善从单纯捐钱捐物拓展至捐志愿行为,无锡慈善志愿者总队和27支慈善志愿服务分队常态化开展公益法律、心理咨询、应急救援、乐老助老、医疗护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红”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站在新的发展坐标上,无锡这座百年工商名城正持续“加码”慈善事业的广度和深度,共同富裕伟大进程中的慈善底色将更浓郁、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