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保健周刊

体内两颗“不定时炸弹” “毫米级”微创手术一次拆除

  近日,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48岁的韦先生(化名)成功接受“毫米级”微创手术。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多学科团队协作精准拆除其体内两颗“不定时炸弹”——右侧嗜铬细胞瘤与巨大病变胆囊。目前,韦先生已康复出院。

  韦先生患高血压多年却未重视,近期因腹部剧烈疼痛被外院确诊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为寻求更优治疗方案,他慕名前往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就诊,进一步检查发现右侧肾上腺区占位。经多学科讨论,确诊其为罕见的“双病灶”病例:嗜铬细胞瘤合并巨大胆囊病变。

  “嗜铬细胞瘤会持续引发血压剧烈波动,如同体内‘不定时炸弹’,一次急性发作就可能导致脑出血、心力衰竭等致命并发症。”江大附院泌尿外科主任孙健介绍,手术切除是唯一根治手段,但需兼顾病灶清除彻底性与术后生活质量,对手术精准度要求极高。此外,韦先生的急性胆囊炎导致腹腔粘连,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

  医院泌尿外科与肝胆外科团队联合为患者制定“一站式拆弹”方案:通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腹腔镜技术,一次手术切除两处病灶。术前两周,专家团队通过药物调控与补液治疗为患者完成扩容准备,构筑“防爆屏障”,防止术中血管收缩引发低血压性休克,保障身体内环境稳定。

  术中,团队遭遇棘手状况。因长期胆囊炎,患者结肠、网膜与腹腔广泛粘连,传统腹腔镜无法暴露手术视野。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10倍高清3D视野辅助下,主刀医生通过髂血管定位腹腔层次,利用机械臂精细分离粘连组织,逐步显露术区。同时,麻醉团队采用靶控输注技术,将患者血压、心率严格控制在“黄金区间”,为手术操作创造稳定条件。

  历经2小时精准操作,团队先后完整切除直径近5厘米的嗜铬细胞瘤与12厘米的病变胆囊。术后第二天,韦先生即可下床活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能实时呈现肿瘤与腔静脉、肾脏、肝脏的毫米级解剖关系,配合机械臂的720度灵活旋转功能,实现了‘零误伤’切除。”孙健表示,精准微创技术显著减少创伤,加速患者康复,而多学科团队的全程协作则为复杂病例提供了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保障。

  据悉,自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肝胆外科等团队已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30余种高难度手术,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固的防线。(高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