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探索

以“苏超”为引爆点打造城市文旅品牌

  □徐晗溪

  最近,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热度飙升,从一场业余体育赛事变为现象级文化IP。不少与赛事相关的短视频播放量破亿次,各大社交平台上话题热度高企,“苏超”不仅是一场城市足球赛事,更是一次数字时代背景下焕新城市品牌的全民实践。对无锡而言,这既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期,也是构筑“体育+文旅+平台经济”多元融合格局、打造高品质旅游强市的战略机遇。

  无锡要借助“苏超”热度,实现城市文旅的品牌破圈、流量转化与可持续传播。此前,无锡在总台春晚、樱花节、非遗文创产品等方面已有良好传播实践,为“苏超”话题承接提供了内容基础与运营经验。应借鉴“哈尔滨冰雪旅游”、贵州“村BA”等经验,将“流量”变为“留量”,打造可延续、可互动、可裂变的城市文旅内容生态。

  将小红书作为打造城市文旅品牌的途径

  在全球数字传播格局重塑的背景下,小红书凭借“种草+攻略”融合模式,迅速成长为链接消费、文化与情感的超级入口。根据小红书《2023年度旅行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小红书旅游笔记发布量同比上涨273%;2024年四季度,小红书日均搜索量高达6亿次。小红书已成为年轻一代,尤其是“Z世代”首选的旅游决策平台。用户获取信息行为正从“百度查找”向“小红书发现”转型,标志着内容消费正步入“社区主导+情境化表达”阶段。

  2025年初,大量海外用户涌入小红书国际版,小红书国际版的下载量激增。1月15日,第三方数据平台七麦数据显示,小红书在87个国家登上App Store的免费排行榜第一,其国际影响力快速跃升。国际用户对中国内容,尤其是旅游、美食、文化的搜索量持续走高,“China Travel”成为全球旅行新热词。与此同时,小红书“跨文化推荐机制”让中国各地网友自发化身“本地推荐官”,推动文旅信息以非官方路径精准触达海内外用户,形成“兴趣激发—内容种草—实地打卡”的完整闭环。

  以“南哥之争”等热梗的迅速传播为契机,网友自发编写“苏超地理图鉴”,科普各地特产与风土人情,促进各地的城市符号走红,小红书平台同步涌现大量“自来水创作”。江苏各地甚至安徽等地区的户外大屏也纷纷跟进“热梗联播”,实现了线上线下传播的闭环。

  打造城市文旅品牌的对策与建议

  以内容驱动引流,做好精准营销。加快推进文旅账号国际化运营,发布多语种的“苏超”主题旅游指南,创作“外国人看苏超”系列短视频,通过平台“跨文化推荐机制”触达海外用户;联合小红书启动相关营销方案,面向国内外游客推出特色消费礼包;推出“苏超文旅地图”“主客场文旅推荐路线”“球迷体验包”等配套产品,激发游客参与和二次传播的热情;充分运用KOC、KOL与UGC组成的传播矩阵,与高校、球迷社群、城市博主联动“种草”,构建“内容共创”生态。

  打造“体育+文旅”深度融合的产品体系。发挥无锡本土资源优势,开发以“苏超”为主题的特色文创产品;依据“体育+美食+非遗”的逻辑,策划“进锡观赛·悦享生活”一日游路线,匹配不同球迷层级和游客需求,强化游客体验感;用“烟火气”链接情感与消费,重视服务中的人情味与可信度,比如举办“锡有情·请你来”城市欢迎活动。

  优化服务,全面提升接待能力。提升重点旅游区域的交通、支付、信息服务等基础设施,优化游客的出行体验;推出“观赛直通车”、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队、“球迷友好店铺”等便民服务,通过口碑传播效应放大营销影响力;设立智慧导览和旅游咨询服务平台,提供赛事日程、餐饮优惠、住宿指引等信息,为用户带来便捷和良好的体验感。

  搭建高转化的运营机制,实现“苏超”流量可持续转化。建立“苏超”及有关方面的常态化运营机制,鼓励“二创”赛事名场面,从而形成持续性吸引力;引导青年群体持续参与内容共创,鼓励高校参与短视频创作、图文打卡、城市话题推荐等,打造线上内容热潮;结合“锡味记忆”“苏超情怀”等情感叙事,推动平台、政府、用户三者共建城市形象品牌,让“苏超”的“泼天流量”变成“长红流量”。

  借势“苏超”,无锡应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主动布局,深度融合体育、文旅和数字经济,为无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融合示范样板提供经验路径与实践模板。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他山之石

  小红书与浙江达成战略合作,推出“Red City城市计划”,形成文旅内容“精准种草”矩阵。比如,湖州是小红书“Red City城市计划”的首个标杆城市,双方整合各自优势资源,通过加强平台流量推广、推介网红打卡点、推出相关优惠等手段,提升游客的出游和消费意愿;台州与小红书启动“台州环游季”活动,通过用户分享和折扣联动提升台州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浙江持续发布西湖、乌镇、千岛湖等标志性景点的精美内容,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深度体验浙江丰富的文旅资源,实现实际转化,切实提升了“诗画浙江”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川依托小红书平台,围绕峨眉山等标志性景点发布系列短视频。2023年9月15日,小红书同四姑娘山景区携手开展以“此生必徒”为主题的徒步活动,通过线上活动实现内容与产品的联动传播。通过持续输出有关自然风光与文化特色的高质量内容,四川有效提升了区域旅游品牌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哈尔滨围绕“中央大街夜景”“冰雪奇遇”等核心视觉标签,持续输出具有历史建筑风格和冰雪文化特色的内容,借助“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线下活动强化用户参与,打造“城市文化—视觉表达—用户互动”的传播闭环。

  香港旅游发展局不仅在小红书平台上推广本地旅游资源,还关注游客动态并快速响应。比如,2023年12月31日晚,香港维多利亚港举行了跨年倒数烟花汇演,活动结束后,由于跨境交通工具不足,不少内地游客半夜滞留香港,有关方面迅速作出回应,优化跨境交通安排,解决游客出行问题。这种“推广+反馈+响应”的模式,不仅增强了游客满意度与信任度,也体现了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