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9日,“苏韵乡情”锡山休闲农业旅游暨“锡农荟”助农直通车在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启动。这一创新举措以整合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为核心,通过构建“产销游”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模式,打破传统农产品销售壁垒,串联乡村旅游脉络,聚力区域品牌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锡山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春有茶、夏有果、秋有米、冬有鱼,一年四季有花。但长期以来,锡山优质农产品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锡山大米、甘露青鱼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但受限于传统销售模式,农户常遇渠道窄、利润薄的难题。
“锡农荟”助农直通车的首发,正是为破解这一痛点而来。直通车创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线下依托固定线路开进社区、商圈,让农民直接对接消费者;线上搭建“锡农荟”小程序与直播带货矩阵,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这种“生产—流通—消费”的闭环体系,畅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锡山不仅有优质农产品,更有严家桥古村的江南韵味、黄土塘的红色记忆等丰富文旅资源。助农直通车巧妙串联起农产品运输网络与乡村旅游景点,构建起“农产品展销+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的互动闭环,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互动。据介绍,游客购买农产品可凭消费券享受景点折扣,而旅游人流的持续涌入又反哺了农产品销售,双向激活乡村经济“一池春水”。
围绕“一碗饭、一条鱼、一杯茶、一筐果、一盆花”这“五朵金花”,锡山打造了锡山大米、甘露青鱼、太湖翠竹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锡农荟”助农直通车以区域公用品牌为纽带,这些田间好物打破壁垒、抱团突围,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合力共赢”的价值跃升。依托“锡农荟”统一品牌,直通车整合全区优质农产品资源,通过构建农产品溯源体系、创新文创包装设计,让每款产品都自带“身份标签”。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深度挖掘锡山非遗与农耕传统,为产品注入文化内涵——“锡山大米”讲述太湖流域千年农耕故事,“甘露青鱼”融入江南水乡渔猎文化,让农产品从“土特产”变身“文化IP”。
政府政策资金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结合,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随着智慧农业、低碳物流等技术的逐步应用,“锡农荟”助农直通车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农文旅融合的标杆,让农民增收有路径、市民消费有品质、乡村发展有活力。(孙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