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太湖周刊

“把‘钱伟长’搬上舞台,是无锡的使命,也是责任”

现代锡剧何以走上更大的舞台?

  7月4日、6日、7日,现代锡剧《钱伟长》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正式与观众见面。舞台上,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造诣将钱伟长先生的传奇人生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看到激动人心处,不少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观众中不乏青年、未成年人的身影,“妈妈给我讲过钱伟长爷爷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听锡剧,我很好奇锡剧怎么把钱伟长爷爷演出来。”小观众陈逸杉的话也道出了观众的心声。

  “锡剧《钱伟长》高扬爱国主义大旗,舞台呈现令人欣喜,极大地凸显了科学家、知识分子的气质。”“用本土剧种创作一部反映钱伟长先生的剧目,具有强烈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导演手法好、有创新,剧目彰显多重价值和风格美学,完整流畅、意象鲜明,具有个性化表达……”演出结束后,专家们在为该剧打出高分的同时也提出建议,希望主创团队在文本、结构、逻辑、唱词等方面再进一步打磨和提升,努力打造一部现代锡剧精品。

  题材大但不能空

  在无锡籍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诞辰113周年之际,现代锡剧《钱伟长》问世了。它以浪漫写意的叙述方式,呈现钱伟长先生的光辉形象,彰显钱老坚定的家国情怀、卓越的学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我觉得这个题材由无锡搬上舞台,是使命,也是责任。”国家一级编剧、盐城市文广旅游局剧目室原主任徐新华表示,钱氏是个伟大的家族,但科学家题材难写,钱伟长这个人物更加难写。同时,比起话剧,锡剧的容量有限。这部剧时长2个小时,能有如此舞台呈现,令人惊喜。而惊喜的原因,她归结为一个“大”字,即由题材之“大”带来的胸怀之大、精神之大、理想之大、成就之大,但是大而不空。

  现代锡剧《钱伟长》通过“夏之烈”“秋之酷”“冬之凛”“春之殇”,展现了“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跌宕起伏、充满情感的一生。这个“情”字体现在他每一个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中,夫妻情、师生情、父子情、同胞情……然而贯穿始终的是钱伟长矢志不渝、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今天,这部戏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专家们指出,要让观众从钱伟长的身上看到,真正的爱国不仅仅是情感,更是脚踏实地的行动。真正的科学家精神是始终以解决民族生存与发展课题为己任的,在全球化与科技竞争的时代,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将小我融入大我。

  如何用戏曲表现大的题材?现代锡剧《钱伟长》也在探索。该剧导演安凤英从来没有简单重复自己,她的每一部戏,都有其独特的创造。在题材表现上,她赋予了该剧极度的时空自由,详略得当,节奏把握精准,该展开的时候展开,该控制的时候绝不拖泥带水,使得整部作品十分流畅。剧中的三个“谢”字以及四个红衣舞者,甚至舞台上所有的桌椅都有其语汇,像光束,又像是人生寻找的路径,同时也是力学的象征,与整部剧水乳交融,令人耳目一新。安凤英说,在塑造这位科学巨匠时,内心深受触动:“钱伟长先生有句经典的话,‘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就是这种把国家需要完全融入自己生命的赤诚,构成了这部戏最核心、最动人的力量。所以在处理上,我特别想把这种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用特别艺术的方式、特别浪漫诗意的表达,呈现在舞台上。”

  科学家身份的彰显

  用一部现代锡剧讲述科学家的故事,起点高,难度自然也大。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方标军评价,现代锡剧《钱伟长》将传统艺术与时代精神、地域文化与国家叙事、舞台创作与社会教育高度结合,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象表达。此外,该剧对于弘扬科学家精神、提高地域文化影响力,以及结合文旅资源、赋能思政教育等具有多重意义。方标军建议,作为讲述“近代力学之父”的一部剧,在表现亲情、家庭和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增加科研内容的呈现,比如钱伟长与钱学森共同创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剧情会更有意思、更加丰满。

  拿到一个题材,摆在创作者面前的问题集中在“写什么”和“怎么写”。对于第一个问题,专家认为,钱伟长最重要、核心、本质的身份是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保持毕生之热血,坚信科学“救中国”。为了科学救国,他弃文从理,国外留学,名扬欧美,却毅然回到千疮百孔的祖国做教师,并成为新中国力学的奠基人。不能上讲台时,他又在妻子的呵护下默默从事科研,甘做人梯。而他之所以能在任何逆境中不沉沦,是因为他始终以报效祖国、报效人民、报效社会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中国的科学家精神,而现代锡剧《钱伟长》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这样一种精神贯穿全剧。

  在专家们眼中,这是一台不同于传统的锡剧,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专家们也在考虑,如何让不同的观众群体接受这部剧?“老戏迷、青年学生、普通市民,他们怎么看?这里头有一个互相照顾的问题。”有专家指出,这部剧是钱伟长的一个全传,从小讲述到老,展现了其完整的人生历程。但对于戏曲这种以唱为主的艺术样式,究竟是写人物的全传,还是汲取其中一段最精彩的华章,构成一个很抓人的戏剧性故事,值得再审视、再动点脑筋。为此,专家建议,对于人物内心和情感世界的开掘不妨再深入一些,只有深入到钱伟长的精神世界,这部戏才会避免浅显。“我一直在寻找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安凤英深知,锡剧要走向更大舞台,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创新融合是关键。

  保持美学与艺术感

  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锡剧艺术不断探索与发展,从传统走向现代,展现出崭新的艺术风貌。现代锡剧《钱伟长》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其舞美和音乐部分所呈现出的现代感、艺术感。“一部科学家题材的现代剧目,能有很强的艺术性非常难得。”“这部剧体现了一种很高的美学追求,有现代的诗意感、浪漫感,非常不容易。”“这部剧发挥了中国传统写意的美学精神,并且和西方极简主义结合得恰到好处……”专家们表示,这部剧除增加了视觉表现力外,钱伟长扮演者王子瑜和孔祥瑛扮演者蔡瑜等演员的唱腔也极具现代感,演员们在唱法上花了心思、下了功夫,让观众有种深深的沉浸感。

  “这是一部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人文内涵、剧种风采,以及独到审美风格的剧目。”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对于该剧营造的抒情、浪漫的舞台意象给予了较高评价,同时希望能把故事讲得更清晰明了。在专家看来,舞台上大提琴独奏者与红衣舞者所起的作用,应该成为一个意象更加清晰、语汇更加准确的元素,进而成为一个全剧难以剥离的元素。此外,如果让音乐部分与戏曲唱腔融合得再紧密一些,这部剧会更加出彩。

  自2021年动议以来,现代锡剧《钱伟长》历经数年剧本创作、反复打磨。今年,该剧投入排练并正式演出。一路走来,全剧组心无旁骛潜心创作,演员们精读原著、采风体验、扎根排练厅,在导演的引领下,沉浸到角色中去。“后期,我们会根据专家意见,再做一些提升,尽最大努力把这部剧打造成一部爱国主义教育作品,更要让它成为一部用锡剧的方式来传播无锡杰出人物、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精品。”无锡市锡剧院院长蔡瑜表示,今年下半年,锡剧《钱伟长》计划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巡演,不断提升影响力,让更多人看到锡剧之变,让现代锡剧拥抱更多人群。

  展望未来巡演和剧目的持续打磨,安凤英充满期待也深知责任。“专家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会在文本、结构、唱词等方面继续提升。科学家把生命融进国家需求,用生命的热度把他们的故事铸成舞台丰碑。”她最后凝视着舞台上那抹永不褪色的中国红,坚定地说:“希望观众能喜欢,更希望这部凝聚心血的作品,能真正讲好无锡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让锡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张月、韩玲 文 / 宗晓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