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退休三友

  生活是一种存在方式,呈现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退休人员的银龄生活也是如此。我谨以三位退休之友各有特色的退休生活方式奉献给读者。

  ◆群虎,每日“一二三”雷打不动

  同事多年的好友群虎,虚70岁,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退休后,他谢绝多个群众社团的任职,谢绝各种应酬,静下心来,每天宅家做好三件事:上午晨练后临帖一个半小时,午睡后看书两个半小时,拉二胡一小时,且雷打不动。阅读书籍涉及国际国内历史、地理、文化及人物。在退休近3000天时间内,他阅读了300多本纸质书,比如《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中东史:从沙漠史诗到现代挑战》《叙利亚:权力交汇下的破碎之地》等,并写下了近二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他感慨地说:读书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实了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面对变化莫测、风起云涌的复杂世界,自己对世界格局的认识,眼光更深远、思维更清晰了许多。

  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更是深刻悟到:我的精神世界着实被文字和艺术所滋养,且日益丰盈。如今,我每翻过一页书,每落笔一字,每拉一段琴,都似在为自己开辟一方澄澈而自由的天地。当生命进入另一个阶段,我重新寻回了属于自己的“灵魂主权”。它既不依附于外物,也不因岁月而削弱——它恰恰随着读书与艺术的日日滋养,变得愈发丰润而独立。

  ◆金涛,穿梭于江浙民宿之间

  他是我的笔友,相识三十余载,今年准80岁。他曾是一名援藏新闻干部,在雪域高原工作3年。2007年,他参加浙江5日游,结识了志趣相同的一批无锡退休朋友,并约定每年夏季结伴到江浙竹海深处度假休闲康养。至今,这样的活动已是第19个年头了。

  深山康养生活丰富多彩,盛夏的清晨,他和老人们游走于山林、小溪之间,在悠闲的漫步中,深吸清新空气,用山间清泉洗刷脸庞,一日三餐品尝农家菜。他们除晨练、棋牌活动外,还为当地社会进步与发展进行调研并提出书面意见,在暑期为山区农家学龄孩子进行写作辅导。对此,当地传媒还及时作了报道。他称道:多年的结伴山间康养,不仅收获了快乐,更收获了健康。他最开心的是原有的严重心脏病如今已完全康复啦!

  ◆兴鹤,一副粪桶挑了18年

  他是一名宣传新闻工作者,也是大地的儿子,准80岁。他在乡下的旧宅前后有几块约六分的自留地。退休后,他就实现了从脑力劳动向体力劳动的转变,三天两头赶回老家,当起了土地的主人,种植一年四季的蔬菜。从轮番翻土、平整、播种、除草、施肥、浇水到采摘,全由他一人担当。尤其是浇水施肥,能装100多斤水的两只粪桶,他一挑就是18年。那时,到河边去盛水,再挑到菜地浇水,来回有数百米路程。尤其到了夏天,有时一天要挑十多担才罢休。他自豪地说,市场上有的菜,自留地上都有,而且是环保的。他将收获的蔬菜多半馈赠给亲朋好友及邻居品尝。

  他逢人就说:生命在于运动。劳动可以活络筋骨,增加肌肉力量。劳动,苦中有乐,吃饭、睡觉特别香。年年体检,没有“三高”。虽然今年起菜地用上了机械喷灌,但一副粪桶,仍然保留着。这可是兴鹤好友深耕的见证啊!(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