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一年“满租”背后,“芯”地标崛起

无锡新港产业园闯出一条强“芯”之路

  近日,室外骄阳似火,韩国吉佳蓝中国总部的车间内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19条产线全部高速运转,20多位工程师在不同岗位上忙碌着。这家全球半导体刻蚀设备领军企业投产仅3个月,已经手握几千万元的订单,正全力开拓中国市场。

  吉佳蓝,韩国科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深耕于半导体设备领域25年,其主打产品ICP干法刻蚀设备的出货量在全球市场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吉佳蓝的落户之地位于无锡高新区(新吴区)长江南路与雪梅路交叉口,这里正强势崛起一座闪耀的“芯”地标——无锡新港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产业园。记者从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有限公司获悉,公司接手运营管理一年,产业园已吸引20余家在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和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的企业入驻,目前基本实现“满园”。在这里,看见的是同“芯”合力,也是“芯”潮澎湃。

  从第一次接触到签约落地仅3个多月;从签约到企业落成启用也仅4个多月——吉佳蓝落地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中国是最大的市场。”吉佳蓝中国总部副总经理王琦说,公司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半导体刻蚀设备700余台,为了贴近客户,实现本地化服务,吉佳蓝决定走出韩国到中国建设半导体刻蚀设备研发制造基地。

  将视线落到吉佳蓝在中国的落子之地——无锡新港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这是一个集研发、生产、办公、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汇聚了11栋研发生产用房、3栋人才公寓以及1栋停车楼,设施完备,功能齐全。2024年7月1日,集成电路公司接手产业园运营管理,为企业提供从项目落地到生产运营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王琦透露,公司在无锡考察了十多个产业园,最终选择落户新港产业园,“这里最合适,层高7米、承重3吨,物理空间非常符合研发生产之需,而且区域内产业链齐全,(下转第2版)

  一年“满租”背后,“芯”地标崛起

  (上接第1版)企业所需的测试等配套服务在无锡高新区范围内就可以完成。”

  让公司选择落户的另一个重要缘由,是来自集成电路公司的一群懂产业、善沟通的招商团队,他们是专业招商“多面手”,也是企业服务“贴心人”。“招商人员对集成电路装备行业的前沿信息非常了解,沟通洽谈非常顺畅,还能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从项目初次洽谈到项目签约、建设、落地,无论问题大小,招商团队都持续关注企业动态,主动联合各部门全力疏通项目进展堵点,比如厂房装修过程中,协调推进消防、环评等各项审批流程“加速度”,保障了项目快速落地投产。

  “芯”“芯”之火可以燎原,韩国吉佳蓝中国总部项目、晋成半导体总部项目、赫菲斯半导体总部项目、芯源精密正式落户……一年来,一个个“新面孔”相继落地产业园,均实现了当年接触、当年落户,部分项目甚至实现当年投产。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招引的项目 100%是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企业,在整机装备领域覆盖前道刻蚀、薄膜沉积、纳米压印光刻及快速退火等设备,在关键零部件领域覆盖射频电源、远端等离子源、阀等关键零部件。

  “我们坚持主导产业毫不动摇。”集成电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丁强告诉记者,接管园区后,始终坚定一个原则:只“落”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项目,“我们先后拒绝了多个非相关项目入驻园区,为什么这么做,就是要把有限资源用到最需要的项目上。”

  产业越聚焦,能级越大,辐射带动作用越大。除了载体空间开发,产业园还承担起产业投资和创新孵化等服务,向着产业创新生态构筑者的角色转变。今年,无锡半导体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创新中心应运而生。“创新中心定位于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半导体装备与零部件创新平台和孵化基地。”项目总监汪波介绍说,中心采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即搭建“一个创新中心+一个专业园区+一支股权投资基金”协同架构,系统性打造从技术预研到商业化落地的“0-1-10-100”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为保障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这一“国之大者”提供无锡实践。园区去年获批无锡高新区唯一的集成电路市级特色产业园区。

  不仅势头猛,而且后劲足,新港产业园闯出了一条强“芯”之路。汪波透露,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心已完成落地项目8个,还有10个项目在规划落地中。数据显示,2024年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70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9,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规模突破千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今年一季度,全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规模突破366亿元,依旧保持13.8%的高速增长趋势。

  (杨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