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大道上,绿波路段通行效率“校准提速”;凤翔实验学校门前,红绿灯信号配时“做加减法”;南禅寺夜市路口,信号配时“缓进快出”解拥堵……暑假的到来,让无锡市区的交通格局悄然改变,一批交通信号灯也穿着“夏装”智慧上岗。
进入7月,为应对暑假带来的交通流量变化,无锡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启动“信号灯暑期优化专项行动”,根据全市2675个联网信号灯路口的假期车流规律,采取精细化配时手段,对学校、商圈、景区等80余个重点区域动态调整信控策略,全面开启市区交通信号灯“暑假模式”智慧调控,让市民出行更顺畅。
优化31所学校周边信号灯配时,暑期通行更高效
暑期的到来,让锡城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门前道路“安静”了下来,特别是往日上下学期间学校周边的车流量明显下降,部分时段车辆“空等”红绿灯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流量监测,暑假期间学校周边道路日均车流量下降40%,因此信号方案必须动态‘瘦身’。”交通管理支队科技大队民警刘锡华表示。
为解决这一问题,交警部门取消“专用时段+缩短信号周期”的固定设置模式,移除金桥双语实验学校、东林中学等31所学校周边路口的早晚高峰护学专用信号方案,采用平峰小周期方案运行。经过针对性调整后,大通路瑞景道口、学前街勤学路口等多个路口的交通信号周期缩短,高峰时段红灯最长等待时间减少约30%,车辆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不仅如此,交管部门还对校园周边道路启用了信号灯优化相位放行方式。以太湖格致中学和尚贤融创小学旁的方庙路万顺道交叉口为例,放暑假前,为保障师生安全和交通秩序,交管部门在该路口启用行人过街专用相位,此相位运行期间路口会出现机动车信号灯全红、行人信号灯全绿的“特殊”情况,为师生及家长过街筑牢安全屏障。暑假期间,因行人过街需求下降,交管部门取消该路口行人过街专用相位,同步缩短交通信号周期,在确保行人安全前提下,全力提升车辆通行效率,目前早高峰通行能力提升22%。
“缓进快出”均衡交通流量,应对暑期人车高峰
与学校周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暑假期间锡城太湖鼋头渚、南禅寺、三阳广场等区域周边路段车流激增,为此,交管部门采用信号灯“缓进快出”“潮汐响应”等措施来均衡交通流量。
以南长街牌楼前的南长街永乐路路口为例,暑假期间,客流量大幅增长,特别是傍晚高峰时段路口过街人流激增。为保障行人安全有序过街,交警部门增派警力现场疏导,且在高峰时段适时通过信号灯控制系统引导行人单向逆时针通行,减少行人交织冲突,提升过街效率,保障过街安全。
与此同时,交警部门还根据交通流量变化动态调整交通信号配时,通过“缓进快出”策略,主动缓解景区商圈路口的交通压力,实现高峰期间城区交通畅通有序。比如,延长环湖路建筑路路口出城绿灯配时约15%,可以加速车流疏散;启用中山路商圈周边路口信号灯“夜间高峰延长模式”,缓解夜市人潮。
为应对暑期城市主干道车流变化导致的通行速度波动,交管部门对主干道路网绿波带进行再次升级,对观山路、人民路、先锋路等134条重点干道绿波路段进行巡检优化,根据暑假出行特征调整路口信号灯周期与绿灯放行时间,减少绿灯空放,增强干线各交叉口协调效果的稳定性,保障进出城区道路安全顺畅。
2000余处信号灯联网,“城市大脑”实时精准算路
“暑假模式”出行畅通无阻,离不开无锡全域全维交通信号控制中心的精准决策。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交通信号控制中心,大屏幕中心位置清楚地显示着主城区各条道路的交通情况,屏幕两侧的一块块方框内,交通拥堵指数、通勤高峰平均速度等数据实时显现。
“通过汇聚多维数据,构建城市‘交通智慧大脑’,对全市交通路网和路口交通信号灯实现实时感知、瞬时响应。”交通管理支队科技大队副大队长吴天斌说,以市中心的人民路与中山路为例,暑假期间,其车流高峰时段较平时发生显著变化。“城市交通大脑”通过整合车辆到发数据与视频流量检测器的实时信息,精准感知车流动态,并将分析结果实时传输至交通信号控制中心,中心工作人员可以据此来精准调度匹配当前流量的信号配时方案。
为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在建筑路鸿桥路路口、金石路万顺道路口等120多个自适应路口,交管部门通过雷达、雷视一体机等交通流量检测器持续监测即将到达路口的车流量情况,让绿灯时长随车流量自动伸缩,实现“灯看车”通行。
同时,交管部门启用交通信号全天候方案库,对每个路口信号灯配备6套以上时段方案,依托“城市交通大脑”分析人流、车流、地铁客运到达等106项数据,动态匹配假期流量,实现旅游高峰期间城区交通畅通有序。(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