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高考录取工作的有序推进,各大高校的强基计划及综合评价录取结果陆续揭晓,无锡学子收获颇丰。他们深耕自己热爱的学科领域,提前规划,勇敢逐梦。
好消息纷至沓来
强基计划、综评录取、竞赛保送……连日来,锡城高中喜讯不断,许多毕业生通过多元渠道被理想高校和目标专业录取。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等关键领域以及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综评录取则是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校招生录取方式,通过综合考量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考核等多个维度选拔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江苏省天一中学日前已有13位学子通过竞赛保送、强基计划、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大学物理攀登计划等多元路径提前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有5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有1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此外,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A类、B类高校入选考生名单,无锡市第一中学共226人入围,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189人入围,较往年均有新突破。
数字增长的背后是锡城学子出众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是无锡高中学校学生多元发展路径畅通的生动印证。无锡一中既有面向学生全体的精准导航,又有面向个体的赋能培优,通过生涯规划、专家讲座、一对一咨询等渠道,结合学生特长、兴趣志向与发展潜力,精准定位目标院校和专业。辅仁高中以课堂为主阵地,构建“基础+拓展+创新”的三层教学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的学科优势与发展需求定制学习方案,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为综评所需的学科素养与创新潜力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明确,他们奋力向前
目标坚定、拼搏不止,这是多名成功圆梦学生的共同特点。
天一中学高三毕业生平嘉令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向梦想前进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高一到高二期间,平嘉令希望自己能通过化学竞赛进入北京大学,最终以几分之差与省队失之交臂。“只要有一丝希望,就有为之付诸努力的价值,所以我接受自己从竞赛道路退出的结果,全力以赴准备高考,冲击北大。”平嘉令说,由于在竞赛上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自己各学科成绩离目标尚有差距,因此他迅速调整心态和学习计划,最终如愿以偿。
“尽管CMO决赛只收获了银牌,但这段经历赋予我的远胜于奖项——从深夜演算的专注,到与同学探讨的灵感碰撞,我学会了如何将挫折转化为更深的求知动力。”被北京大学录取的省锡中高三毕业生曹梓钊从小就对数学和物理的世界充满好奇。进入高中,他就投入数学竞赛的系统性学习,从省二等奖一步步向前,直到入选省队。两年多的奋斗不仅提升了曹梓钊的思维与抗压能力,更让他体会到坚持与热爱的力量。理科的魅力在于用逻辑推演世界,用实验验证未知。保持对“为什么”的好奇心,享受思考的乐趣。
当梅村高中高三毕业生甄玺看到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录取通知时,他回忆起无数个在数理化竞赛题海中沉潜思索、在草稿纸上推演验证的日夜。高中3年,学科竞赛是甄玺成长路上的重要篇章,他曾获得物理竞赛省一等奖、化学竞赛省二等奖、数学竞赛省三等奖等荣誉。这些经历提升了甄玺解决复杂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建模能力,坚定了他在基础学科深耕的决心。甄玺寄语学弟学妹:“要找到热爱,并为之全力以赴。无论是醉心于数理化的精妙推演,还是钟情于其他领域的独特风景,专注与执着终将引领你抵达梦想的彼岸。”
保持热爱,终抵理想彼岸
今年,还有一批在不同赛道奔跑的学子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惊喜。
“感谢学校,让我的热爱能够抵达理想的彼岸。”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高三毕业生徐诣乔是国家一级运动员,主项篮球,近日他收到上海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从高一进入市北高中后,徐诣乔就过上了“双线拼搏”的生活:每天上午学习,下午奔赴球馆训练,晚上再回到学校参加夜自修。面对紧张的训练,徐诣乔始终没有放弃文化课的学习。在他的班主任徐海忠的带领下,市北教体班构建出“训练—学习双保障”的课程结构,每一位体育生都有导师制辅导、阶段性评估及一份专项学习计划。最终,徐诣乔用实力敲开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大门。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高三毕业生张骏程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努力,跻身国家一级运动员,于今年夏天圆梦同济大学。张骏程曾获得2024年江苏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双打冠军等成绩。“感谢父母的无私托举、老师们的学业加持和教练们的专业支撑。”张骏程说。
天赋与努力是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学生陈艺文打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门的钥匙。进入太湖高中后,陈艺文就读于书院班,在导师制的个性化辅导下,她把对艺术的敏感细腻转化为文化课学习的优势。“这里独特的研讨式课堂,彻底点燃了我对知识的好奇与批判性思维,学会了追问‘为什么’。”(杨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