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45年加入新四军的,那时候当兵就一个想法,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尽管这几年记忆逐渐衰退,口齿也不清晰了,但说起自己的烽火岁月,98岁的抗战老兵过荣依然格外兴奋,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参军的初心。胸前,抗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以及各种荣誉勋章闪闪发光,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上世纪20年代,过荣出生于无锡八士桥,童年时期,伴随着战火与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艰难的时刻,给人民带来希望的是新四军的部队,这也让他幼小的心灵萌生了参加新四军的念头。
1945年2月,17岁的过荣初中毕业后,怀着保家卫国的想法,加入新四军一师在扬州宝应组建的苏中公学第3期27大队学习,由此正式参军入伍。
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过荣在队伍中主要负责后勤文职与情报工作,并先后参与了反扫荡、兴化战役等行动,协助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也就是在正式入伍的这一年,一次独自徒步至山东传递情报的经历,在他的记忆深处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那是1945年的春天,组织上把传递重要情报的任务交给了我。接过情报的那一刻,我深知这份责任重如千钧,它可能影响着整个战局的走向。”过荣回忆,他将情报小心翼翼地藏在贴身衣物里,独自徒步前往山东,却在半路遇见了日军巡查队。当时他身上只有一把手枪,日军却有十来人。而身处大平原上,几乎无处可躲,只有一条小河可以藏身。深知无法与日军正面对抗,过荣便将情报埋在路边灌木树丛下,一头扎进河中躲藏起来。“等日军走后我才浮出水面,春天的山东很冷,但身体却因激动而不断颤抖,因为我知道,已经跨过了这次任务的最大一道坎。”
抗日战争胜利后,过荣继续跟随部队投入解放战争,(下转第2版)
十七岁参军,一生跟党走
(上接第1版)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荣立2次三等功,四等功、通令嘉奖各1次。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过荣从部队转业到粮食部江苏省科学研究设计所任副所长兼党委副书记,1983年任商业部无锡粮食科学研究设计所党委书记,把在部队里锻造的钢铁意志化作社会主义建设的磅礴力量,在新的“战场”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荣光。
从抗战烽火到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建设,过荣用一生诠释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那些闪闪发光的军功章,那些泛黄照片里的坚毅眼神,都是永不褪色的印记。(徐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