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从老家新吴区迁居太湖新城,已有好些年了。记得入户不久,小区物业给我们69号居民楼里的70多户人家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取名“69号楼群”。有了微信群确实很方便,如临时停电或停水,物业在群里发个通知,大家都一目了然。居民有什么诉求,只要在微信群里发个帖子,物业也会很快处理。
微信群不仅是住户与物业之间联系的桥梁,也是住户与住户之间沟通的管道。有一次,1101住户发帖说,不知哪家的一条蓝色秋裤落在他家窗外的晾衣架上了,失主随时可到他家去拿。不一会,微信群里就出现“谢谢1101群友”的字样。
平日里,群友们还会在微信群里交流养生保健的体会,倾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以及分享他人的喜悦。
不过,微信群里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704室住着一对小夫妻和一个5岁的儿子。小孩顽皮,在家里跑来跑去,声响特别大,惹恼了楼下604住户。604业主在微信群里发帖,问704住户:“你们到底会不会管教孩子?为什么一天到晚让孩子在地板上乱跑?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704住户认为孩子在自己家里跑,用不着别人来指责,于是就发帖回击。就这样,你发一个帖子,我发一个帖子,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到后来,连一些攻击性、侮辱性的粗口都出现在微信群里了。我看了觉得很不是滋味,便在群里发了一段话:“我也是69号楼的住户,咱们因为有缘才聚到一幢居民楼里,成为邻居。长期住在一起,邻里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这就需要大家相互包容,相互理解,遇事多为对方着想。其实你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无非一方由于孩子不懂事,跑路声响过大,有些扰民。对这种事,我认为完全可以用心平气和的方式与对方沟通,如果难以沟通,便可通过物业出面做做工作。当然,楼上的住户也要理解理解楼下的邻居,叫孩子走路要轻一点,尤其在晚上,尽量减少对人家的影响。要知道,你们两家争辩,即使有一家占了上风,也不过图一时之快,过后并不会给你们带来快乐,伤了对方的感情,也坏了自己的心情。”
没想到,我的帖子发至群里后,不到半天时间,就有40多位群友点赞。有的还做了点评,也有群友对如何加强邻里之间的团结提了不少合理化的建议。
从此以后,微信群里再也未出现过不文明的言语。取而代之的是以礼相待,有事相互提醒,相互商量。记得两年前,有一户邻居在微信群里发帖说:“再过10天,我的小孙女就要参加中考了,能不能请楼上练钢琴的小朋友声音轻一点?”不一会儿,楼上那位群友回复:“可以,可以,不好意思啦!孩子中考是大事,我们这10天就不练琴了,等你家孙女考完试后再练也不迟。”看到这样的回帖,群友们都给予了热情的点赞。
去年5月的一天早晨,我点开手机,微信群里赫然跳出几行文字,尤为显眼。“各位邻居,明天是我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由于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较多,可能会给你们上下电梯带来不便,在此特向诸位打个招呼,请予谅解。同时,我在两部电梯里各挂着一袋喜糖,望邻居们自由拿取,沾沾喜气。”发帖的是1201室的业主。清晨,我下楼去小区里遛弯,打开电梯门,果然看见电梯的把手上挂着一袋喜糖,上面还贴着印有“囍”字的一封公开信,内容与微信群里的大致相同。我从袋子里取出两颗喜糖,剥开一粒放入口中,顿觉分外香甜。
翌日上午,居住小区的楼道里喜气盈盈,10时许,车头上装饰着大红“囍”字的8辆婚车徐徐驶入小区。当车子在大楼前的路边依次停下后,但见英俊帅气的新郎走出车门,挽着身披洁白婚纱的新娘,踏上红色地毯,在欢庆的鞭炮声中缓缓步入69号大楼。
当天,微信群里满满都是祝福声。
(杨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