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纵横

抗日英雄包森:

千里击强虏 剑吼长城东

  “使你们老人家为我牵心,这是我的不孝处,望你们老人家饶恕这次。”

  “老实来说,我对我的志愿,情愿拿性命来卫护她。”

  在位于陕西省蒲城县的包森故居,一封给父母的家书静静陈列,满纸流淌着包森忠孝难全的家国情怀,令参观者驻足动容。

  电影《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鲍真,其艺术形象的原型,正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一位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

  包森,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1911年7月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青少年时期就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多次被捕仍矢志不渝。

  1937年3月,包森被派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七七事变后,他从延安随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辗转作战,后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下巧妙活捉日本宪兵大佐赤本,一时震动日本朝野。同年秋,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1941年冀东军分区打击伪治安军的作战行动开始后,包森指挥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其中1942年1月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役,包森以7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彼时,包森的大名在冀东一带妇孺皆知,人们亲切地称他“包队长”“包司令”“包团长”。而敌人则把他视为克星,伪军们口角,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

  包森上百次出没在与日、伪军短兵相接的战斗厮杀中,不止一次负伤,但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每次都坚守在战斗指挥的最前沿。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部在河北遵化与日、伪军遭遇,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时年31岁。

  “从小就听长辈讲三爷爷抗日的故事,他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义无反顾投身到革命事业中,转战长城内外,跃马燕赵大地,点燃抗战烽烟,痛击日伪顽,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包森的侄孙赵珂说。

  在包森战斗过的地方,人们在缅怀中将他的精神薪火相传,河北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天津盘山烈士陵园、北京平西烈士陵园等地,建立了包森烈士纪念碑。

  (据新华社西安7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