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看懂统计数字背后的民生账本

政府开放月活动“揭秘”统计密码

  本报讯 那些影响经济脉搏、民生冷暖的数字,究竟是如何“诞生”、如何走入公众视野的?7月22日,市统计局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政府开放月活动,邀请部分企业、社区、高校代表,通过“沉浸式体验+趣味讲解”揭开统计工作的神秘面纱。

  活动现场,各部门负责人化身“数据导游”,用接地气的比喻让枯燥的统计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在工业能源处,从繁忙车间里的每一笔生产记录,到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跃过两万亿元大关的壮阔图景,工作人员指着“统计云”系统内的表格拆解了工业经济数据的“密码”:“我们不仅看企业上报的数字,更结合用电量等‘硬指标’进行交叉验证。”

  GDP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规模的宏观经济指标,其核算过程向来引人关注。核算处的专家化繁为简,展示了不同时间点、不同角度的核算方法。每一个百分点的变化,都凝聚着无数基础数据的支撑和统计方法的精研,回应了社会对数据准确性的热切关注。

  聚焦即将开展的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专项处工作人员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抽样方法,高效摸清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关键动态信息,为完善教育医疗布局、优化养老服务、制定更贴合实际的人才与民生政策提供不可或缺的“底数”支撑。一位现场的市民代表点赞:“原来统计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经济活动、热气腾腾的民生账本!”

  据了解,将专业严谨的统计工作转化为社会可感可知的公共产品,统计部门在通过官方网站权威发布信息的同时,还在“无锡统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推送简明易懂的分析,并精心编撰《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让统计服务不断贴近社会需求,让数据更可知、可用、可感。

  (周茗芳、实习生 杨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