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昔日军营恋情

  □项友炜

  大凡当过兵的都晓得,在上世纪60年代,军营里的男兵是不允许谈恋爱,更不允许结婚的。当时,我在营部担任报道员,亲眼见证了这么一件事:1962年从上海南汇入伍的营部卫生员小陆,入伍前就谈了个女朋友。听他介绍,女友小王是位城市姑娘,工作稳定,肤白貌美。小陆相貌也不差,中专毕业后参军,情商较高。到了服役的第四个年头,小陆几次向营部提出要结婚的请求,小王也从上海赶来“助阵”,但始终未能如愿。无奈之下,小陆选择提前复员回乡。为了爱情,他毅然放弃了提干的机会。

  1969年春,我复员回到无锡之后,接触到从安徽部队复员的朱班长,得知了他的“地下情”:1967年,朱班长奉命参加安徽大学的军宣队工作,结识了一位中文系小妹。在那个年代,“兵哥哥”虽然文化水平一般,但家庭出身好,身体棒,能吃苦,动手能力强,是众多女大学生倾慕的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朱班长俘获了小妹的芳心。他经常在节假日请假,邀请小妹一起逛包公祠、左宗棠故居,漫步老街。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朱班长约小妹一道乘车前往巢湖。两人在湖边散步,朱班长哼起了锡剧《沙家浜》片段,小妹唱起了“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黄梅戏经典名句,音乐把两颗心连在了一起。“快看!湖里两条鲤鱼一前一后在畅游,酷似一对情侣哩!”小妹兴奋不已。朱班长风趣作答:“它们好像是游给咱俩看的!”不久,小妹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安徽某县一中学当老师,朱班长则复员回到无锡。一年之后,两人喜结良缘。再后来,小妹调到无锡当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小朱先后在机关和企业工作。两人育有一子,家庭幸福。

  在野战部队,女兵是稀缺的,师部才有女性卫生员。当年我们师卫生队有位从上海入伍的女兵方计茹,她的恋爱故事同样感人肺腑。

  小方不仅长得好看,而且上进、敬业、能干。她虚心拜各位军医为师,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知识,还主动去苏州陆军医院进修。在部队驻太仓县工作队任职期间,有次到某村访贫问苦,恰遇一名不慎跌入粪坑的孩子危在旦夕,她急忙放下药箱,撸起袖子,不顾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恶臭,紧急施救,并进行人工呼吸,成功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这件事轰动全师。从农村回到部队不久,小方就被嘉奖。师政治部决定让小方到师直和各营、团去演讲。写演讲稿是小方的弱项,而她也想找个“笔杆子”当如意郎君。机会终于来了。这天,军政治部新闻干事荣荣(昵称)专程从无锡来到苏州师部采写小方的先进事迹。他对小方,那真是一见钟情!荣荣主动提出帮小方整理演讲稿。一来二去,小方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荣荣身高近一米八,英俊潇洒,又能写一手好文章,“这不就是我心中的白马王子吗?”之后,荣荣隔三岔五到苏州驻军采访,并借机向小方倾吐爱意。很快,小方就成了无锡儿媳啦!不久,小方复员到上海,被分配到一家街道棉纺厂工作。她从普通员工做起,直至厂党支部书记。她和荣荣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两地分居生活。她心系企业和员工,同时还要照顾好一家老小,人称“拼命三娘”。几年后,小方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怎样当好党支部书记”的经验,在上海轻纺系统内推广,报刊也进行了相关报道。后来,小方不幸罹患重疾,英年早逝。她与荣荣育有两女。荣荣是无锡张巷人,1970年就随部队首长北上,工作足迹遍及人民日报社、上海警备区、武警总部等,退休前为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