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成为暑期档黑马,这部由中影(无锡)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参与制作的首部电影作品,不仅体现出无锡在电影制作领域的扎实功底,也标志着无锡具有影视项目高效落地和运作能力。放眼影视榜单,许多影片都带有“无锡出品”的标签,今年还有《东极岛》《澎湖海战》两部重磅影片在锡拍摄完成。近年来,无锡影视产业爆款频出,也反哺了城市能级提升。影视行业具有显著的宣传属性和连带效应,通过票房拉动经济增长,并赋能文旅、科技、体育等各产业,带动城市“出圈”。如何让“影视”符号更加可感可及?把增强影视产业的硬核实力作为着力点,可以进一步放大影视产业赋能城市的多维效能。
今年4月,我市发布《关于推动无锡市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为无锡成为影视产业创业沃土提供了政策支撑。事实上,无锡与“影视”结缘已久。1931年2月,具有一流水准的无锡大戏院落成开业,先后放映《七重天》《火烧红莲寺》等热门电影,被称为“内地模范电影场”。不仅如此,《家》《二泉映月》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影片中均有“无锡身影”。影视产业早已融入城市发展,成为城市文化和产业符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年6月,无锡票房收入以4.9%的增幅位列全省第一,体现出我市文化娱乐消费的广阔市场以及发展影视产业的优势基础。历史底蕴与观影需求推动着产业升级,无锡持续打磨技术、产业、场景等发展基石,不断提升影视制作能力、打磨精品剧作,以期更好地延伸影视产业的辐射效应。
佳作呈现的背后需要有技术支撑。随着科技水平和影视制作能力的迭代升级,观众对影视作品视听效果的期待不断提高。推动无锡影视产业发展,要锻造独具优势的技术硬实力。以上海为例,杨浦区与火山引擎达成战略合作,建设“城市AI工厂”,火山引擎凭借算法技术和研发实力为创作者提供全流程赋能,推动影视剧本创作突破和区域内容产业升级。无锡有锡西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载体优势,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拥有全国最大电影级LED拍摄巨幕,集聚墨境天合、倍视传媒等80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要进一步优化影视产业生态,以技术实力为驱动,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深度合作,强化数字技术与影视融合,并链接国内外优质资源,进一步擦亮国家级数字影视文化名片。
影视大片的价值不止于先进技术,某种程度上,优秀的叙事和剧本往往比震撼的视听效果更能抵达人心、触动心弦。(下转第2版)
让城市的“影视”符号更加可感可及
(上接第1版)4月29日,2025全国青年剧作计划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启动,通过资金扶持、产业对接等支持,助力把青年创意转化为银幕佳作,为青年交流、挖掘人才和作品搭建了平台。一部影片从构思、生产到落地市场,都需以好的创意为支撑。创作者是影视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打磨出精品剧作,需要城市以人为核心、投资于人。培养、吸引名导演名编剧在锡发展,要投入更多资金、资源,积极开展研讨交流会、剧本大赛等。此外,无锡拥有依山傍湖的生态环境、开放包容的创作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创作灵感。可以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精神消费、文艺展览等创作“软环境”,聚力孵化出本土影视题材,推进影视产业与城市的山水资源和科创载体更好地进行互动,让无锡的“影视”符号更加可感可及。
(周邾语嫣、实习生 刘浠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