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升级避暑经济不妨加一点文化配方

  近日,拈花湾鹿鸣谷“上新”夏日避暑乐园,为市民游客提供亲子水战、山涧野玩、树屋咖啡等特色纳凉“礼包”。室内滑雪、水上乐园、森林康养、漂流溯溪……今夏不断出新的“花式”避暑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多元选择。但也要看到,当前很多选择避暑游的游客需要进行“候鸟式迁徙”,如何让游客在城市及周边也能享受惬意的避暑游?顺应人们的“清凉”需求,加入“文化配方”,充分依托景区生态、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避暑游,通过激活在地资源、创新体验场景,助力避暑经济升温升级,这是一条可行路径。

  激活更多在地资源,为避暑经济提供丰富硬支撑。避暑游的本质是气候型康养旅游,无锡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宜兴竹海的万亩竹林,善卷洞、张公洞等千年溶洞,这些天然的“降温神器”都可作为避暑游的特色资源。除了旅游景区,一些乡村清凉资源尚未充分挖掘出来,如宜兴的上坝村、乾元村、邵东村等一批拥有优质水资源的村落,都因“清凉资源”成了网红景点。相关部门可以对各类“清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升级改造、完善服务,把网红小景点打造成差异化又具有辨识度的避暑旅游品牌,让“清凉”从自然资源进化为具有商业实力的旅游核心吸引力。

  创新游玩体验场景,为避暑经济注入更多文化内核。“清凉”不仅是简单的气候资源,还是炎热天气下的情绪慰藉。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情绪体验,结合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消费趋势,融合打造更多创新游玩场景,可提升避暑游项目吸引力,丰富游客沉浸式体验。对游客而言,凉快只是基础分,真正高质量的避暑游,是让游客能在清凉的环境里,享受到高品质、可回忆、乐分享的独特旅行体验,这需要不断挖掘文化内涵,用文化赋能避暑游可持续发展。河南洛阳重渡沟景区通过打造绿野仙踪、花海瀑布、踏水台阶等新场景,让游客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也能有可参与、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重庆对约5000平方米的滨江商业空间进行更新,引入20余家餐酒等品类品牌,打造“江岸微醺生活社交场”。这些不断探索“清凉+”模式,创新推出“清凉+夜游”“清凉+文化”“清凉+户外运动”等文旅体融合的复合型体验,将成为提升游客体验感的新增长点。(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