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在基层派出所已算“高龄”,但用“阳光开朗大男孩”形容他似乎还很合适。岁月对他格外温柔,虽铭刻下从军队到警营的奋斗印记,他依然身姿挺拔、干练如昔,是公认的“帅大叔”。
王建红,江阴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一级警长,1987年参军入伍在武警某部服役,2002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从警以来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4次。常年直面危急时刻,足迹遍布街头巷尾,22年的从警生涯,生动诠释何为军魂不改、警心永挚。
平安“摆渡人”:辖区的河,他都跳了个遍
纵横交错的河网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也是王建红巡防路上最熟悉的风景。然而,这平静的水面下,也暗藏着生命的危机。每当警铃响起,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有人落水!”指令,王建红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化身“浪里白条”,同事们半是敬佩半是心疼地调侃:“辖区里的河,都让老王跳了个遍!”殊不知,这朴实的玩笑话,正是他无数次向险而行的真实写照。
一个阴冷的冬日,细雨霏霏,气温逼近冰点。东横河边突然响起撕心裂肺的呼救声:“救命啊!有人落水了!”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太散步时不慎跌入河中,情况万分危急。王建红带领队员风驰电掣般赶到现场,甚至来不及脱下厚重的执勤服和鞋子,便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水中!沉重的衣物瞬间吸水,像铅块一样拖拽着他,刺骨的寒意直钻骨髓。他咬紧牙关,逆着水流,奋力游向老太,用尽全身力气将她托举出水面,艰难地拖回岸边。上岸后,王建红冻得嘴唇乌紫,身体控制不住地发抖,却顾不上自己,迅速联系救护车护送老人至医院。得知老人经过救治安然无恙,他紧绷的神情才缓和下来:“没事就好。”
为了群众的平安,这样果敢的纵身一跃不止一次:2020年的锡澄运河、2023年的应天河,都见证了王建红在危急关头的果敢身影。冰冷的河水可以浸透他的身体,却永远浇不灭他那为守护生命而炽热燃烧的军魂与警心。
打胜“持久战”:嗓子喊哑了也不怕
打击犯罪的“战场”在变,守护平安的职责不变。在瞬息万变的反诈战场,王建红敏锐地嗅到了威胁群众财产安全的“硝烟味”。他深知,诈骗分子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针对信息接收相对滞后的老年人,他们的“钱袋子”更需要用心守护。
不久前,所里接到一条反诈指令:辖区75岁的张阿姨通话时间异常,疑似正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拨打张阿姨电话一直占线,王建红的心立刻悬了起来,朝张阿姨家飞奔而去。
赶到时,张阿姨正举着手机与屏幕里穿着假警服的“警官”视频通话。老人被吓得六神无主,准备按照对方指示转账50万元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千钧一发之际,王建红一个箭步上前,夺过手机,厉声质问:“我是她儿子,你是谁?”屏幕那头的“警官”看到突然出现的真警察,慌忙挂断了视频。惊魂未定的张阿姨这才如梦初醒。
这只是他无数次苦口婆心劝阻的一个剪影。在菜市场、在小区广场、在老年活动室,总能看到他拿着宣传单不厌其烦地讲解最新骗术,一遍又一遍用嘶哑的嗓音喊:“天上不会掉馅饼,陌生链接不要点,转账汇款先核实!”他把军人和警察的坚韧用在了反诈宣传的“持久战”上,只为将防骗的“金钟罩”牢牢铸进每一位群众的心坎里。
百姓“老娘舅”:善解家长里短“千千结”
王建红是派出所里出了名的“老娘舅”,这位部队熔炉里锻造出来的老兵,不仅有着冲锋陷阵的勇猛,更有着洞察人心、春风化雨的细腻。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班长”,善于解开邻里之间、家庭内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千千结”。
今年5月,家住文定的一对老夫妻因家庭琐事爆发激烈争吵。委屈的老太一时激愤,拿起桌上的剪刀想吓唬老伴,不料在推搡中划伤了丈夫的手臂。伤口虽然不深,但这次家庭矛盾却像一道裂痕横亘在两人之间。王建红敏锐地意识到,这伤口在手上,但结却在心里。在倾听老两口的“委屈经”时,他捕捉到,矛盾背后是长期缺乏有效沟通和互相理解。
他坐在两人中间,像拉家常一样,用直率又饱含人情味的话语循循善诱:“老哥老嫂,咱们都这把年纪了,风风雨雨几十年不容易啊!为点小事动刀动枪,伤身体更伤感情!”他拍拍大爷的肩膀:“嫂子操持家务一辈子不容易,发点脾气,咱老爷们儿多担待点。”又转向老太,“老哥也是心疼你,急了才说话重……”
在他耐心疏导下,老两口的积怨在坦诚的交流中冰释。老太拉着王建红的手,“多谢你!不然我们这个家就要散了!”这份将心比心、以情化人的能力,正是他的“带兵之道”在社区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从青葱少年到老当益壮,从军营沙场到社区街巷,王建红脚下的路变了,肩上的责任重了,但那颗跳动的“红”心却始终永恒——他将忠诚、坚韧与担当,毫无保留地注入守护一方平安的公安事业中。(杨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