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收官之际,无锡金融成绩单引发关注:全市QFLP基金累计达51只、总规模超50亿美元,数量与规模双双位居全省首位。这一数据背后,是无锡以金融改革破题、以资本赋能产业的生动实践,折射出这座长三角经济强市在吸引国际资本、培育新质生产力上的前瞻布局。
时间回溯至2021年6月,无锡在全省率先获批不限区域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资格,一举打破外资投资境内实体产业的区域壁垒。这一政策的突破,为国际资本与无锡产业深度对接铺就了“高速公路”。
2024年11月,QFLP试点政策3.0版——《无锡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办法》正式出台,令相关入驻门槛条件进一步降低、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监管要求进一步明确、内外资要求更趋于一致、架构模式更具灵活性,为QLFP基金招引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无锡新增QFLP基金4只、规模约11亿元。这些国际资本正将资金精准投向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无锡产业升级注入持久动力。
在QFLP基金数量、规模持续攀升、展现出强劲增长活力的良好态势下,我市“基金+产业+生态”协同体系也在逐步建立与完善。围绕“1+3+N+8”基金管理体系,无锡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市发改委、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推动壮大耐心资本,发挥基金赋能作用。在资源对接上,市发改委推动战新基金走进县区、走向四大创新中心,促成11个项目签约,累计金额4.13亿元;市委金融办积极拜访相关投资机构,前海母基金、国开金融生态大会等顶级资本盛会相继举行,放大“以会引资”效应。在投后赋能方面,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分别通过建立定期反馈基金被投企业信息机制、政府投资基金项目对接机制等方式,为被投企业提供政策、市场、技术全链条支持。该协同体系与联动机制共同打造出基金“蓄水池”,为无锡产业发展不断引入基金“活水”。
在无锡,基金不仅是融资工具,更成为产业生态的构建者。市属相关国企及各板块积极发挥基金招商护商作用,深入推进基金合作及项目招引,促进产业、科技、资本深度融合。在全市层面,上半年全市累计新增备案基金44只、金额170.33亿元,均居全省第三。公开披露的97起股权投资案例中,16家企业获投超亿元,研微半导体、海斯凯尔等企业加速崛起。
“项目从洽谈到落户仅用时不到3个月。”今年7月,信建赢石超亿元QFLP基金项目签约落户无锡高新区,首期注册资本2亿元,聚焦高标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领域。无锡高新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QFLP试点政策的灵活性,相关部门的专业性和快速响应,成为项目方选择无锡的关键。
据了解,为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市委金融办牵头建立了QFLP基金设立联合会商机制,优化办理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单个项目从申请到落地平均两周即可完成。无锡高新区协调了招商、数据、银行等组成工作小组,在会商函出具后1周内完成营业执照办理,3周内完成各类账户开设,整个项目审批落地衔接流程,展现出了QFLP基金招引的“无锡速度”。该项目成为国际资本通过QFLP渠道深度参与中国实体经济的典型案例,也是无锡市下半年QFLP基金招引的良好开端。
从制度破冰到生态构建,从规模集聚到质量跃升,无锡正以QFLP基金为支点,撬动国际资本与本土产业的深度融合。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无锡将持续深化基金招商,对接头部机构导入优质项目,同时推动加强投后赋能,推动基金管理人协助被投企业对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期获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刘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