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之于傅宏星,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更是一段执着的探寻。在这里,因缘际会,他与神交已久的先贤大师对话,与曾经的国学风华重逢。在拍摄《风雨国学魂——寻找无锡国专》期间,我们在北京采访了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副研究员、《钱基博集》主编傅宏星博士。
工科出身的傅宏星与无锡、与钱基博的缘分还得从20年前说起。当时新疆有一个“北水南调”工程,大口径钢管要穿越准噶尔盆地,技术质量要求很高。2004年,傅宏星任职的大型PCCP管道公司委托无锡的两家民营企业生产伸缩钢管构件,他作为甲方代表被派驻无锡工作,一待就是10个月。傅宏星自幼喜爱文史,青年时代因小说《围城》而痴迷钱锺书,又因钱锺书转而研究他的父亲钱基博。众所周知,钱基博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到无锡之前,傅宏星就做了大量功课,来了之后又广交朋友,走遍了绳武堂等历史文化纪念场馆。当然,最让傅宏星如鱼得水的还是在无锡市图书馆和档案馆,他一周只有一两天在工厂里工作,剩下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查阅民国时期的报纸、古籍和刊物,渴望从中找到相关的内容。由于去得多了,跟工作人员也混得特别熟,被特许进入古籍书库自行翻阅。傅宏星自豪地说,可能全中国都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把无锡早年的100多种报纸翻了个遍。有一次从书库里出来,一位交好的无锡老先生忍不住对他说:“小傅,我们在无锡几十年了,从来没进过古籍书库,你倒是横扫我们无锡市图书馆啦!你如此痴迷钱基博研究,有时比我们无锡人还像无锡人,不如直接写一本《钱基博年谱》吧。”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后来傅宏星得偿所愿,2007年他编撰的《钱基博年谱》正式出版。
傅宏星做学问是严谨的,在无锡工作时他还去了上海、南京、苏州、南通等地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他介绍道:“正因为我从头翻到尾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文献搜集工作,才让人安心了……生怕有所遗漏,这么翻一遍确有好处。”20世纪90年代,傅宏星开始研究钱基博时,可供参考的只有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岳麓书社出版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近百年湖南学风》,还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四本(套)“新”书。经过15年的努力,2016年傅宏星主持整理的《钱基博集》(1—5辑)已经大部分付梓。目前,已出版共5辑24卷,1000万字。新华社在报道中对此项文献整理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搜罗详备,蔚为大观,几乎囊括了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一生治学的全部著述,堪称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傅宏星的研究内容中,就包括钱基博在无锡国专工作的那段经历。他告诉我们:钱基博先生1927年答应了唐文治的邀请以后,就开始在无锡国专任教,并担任教务长。由于当时钱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做国文系的教授,后又担任国文系主任,所以主要的教学任务在光华大学。他只能利用回家的机会给无锡国专学生上课,一般是周五下午坐火车从上海赶回老家,也不休息,给学生上两个小时的课程,周六上午再给学生上三个小时的课程,星期天返回上海,这个行程是非常匆忙的,但是他一以贯之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对于唐文治先生开办无锡国专之使命初心,钱基博是充分认同并积极支持的,他认为:“苟非我国学专修学校之问学思辨以牖启国性之自觉,必不能以维持民族以不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民族之亡,国以何保!”可见两位老先生对该校期望之殷切。钱基博先生讲课时声如洪钟,不苟言笑,深受学生的欢迎。出于家庭教育的考虑,钱先生还很喜欢把自己的儿子钱锺书以及侄儿钱锺韩带在身边,两人一边听他讲课,一边接受辅导。这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也方便他随时督促指点他们的学习。此情此景,当时无锡国专的学生们都是亲眼见证的。
钱先生是规规矩矩的古典学者,在无锡国专先后承担六七门课程的授课任务,主要是古文辞类纂、文史通义、韩愈文、现代中国文学史,以及目录学和版本学。这些课程都是钱先生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结晶。《现代中国文学史》是钱先生在学术界最知名的一部著作,被陈平原以及学界公认为其最有贡献的一部学术著作。这部著作最初的版本,就是无锡国专教学时的讲义,后来经过几次增补和修订,1936年出了最后一个版本。钱先生的教学工作,一方面以理论教学为主,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对原典的阅读指导,他上过的课程都有讲义,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一般都会出版解题及其读法之类的著作,比如《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这些教学特色是晚清以来受梁启超影响的体现,也就是极为重视有效地指导青年人如何去读古书。为编订这些导读性的教材,钱先生苦心孤诣,付出了大量的心力与时间。
在无锡国专教学期间,钱基博还成就了一桩姻缘。1931年,无锡国专决定招收女生,但因宿舍不够,只限通学,于是他弟弟钱基厚的长女钱锺元成了国专最早的一批女生之一。钱锺元入学时,钱基博正巧也在该校任教,她素来很听伯父的话。时有同乡许建人之子许景渊,毕业于北平税务专门学校,在上海海关工作。钱基博很赏识这位年轻人,认为他“谈吐英爽、酬对得体”,便甘为月老,从中说合,成就了钱锺元与许景渊的婚姻。1935年底,钱锺元、许景渊结婚。钱锺元父亲钱基厚将此前一年多来双方的议婚函札辑为一小集正式出版,名为《议婚集》,作为两位年轻人忠贞婚姻的见证与纪念。这也传为一段家族佳话。
在傅宏星的眼中,钱基博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的教育家,自己一研究就是30多年。除对钱氏家族的研究之外,傅宏星对无锡国专也格外关注,在他参与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学者群体著述与研究”中这样认定:“无锡国专是民国时期一所私立的国学专科学校,却为中国现代教育史留下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唐文治先生执掌校政,制订学程,聘请名师,孤怀宏识,不论教育事业的成与不成,的确都值得认真研究。”
为此,傅宏星与湘南学院特聘教授张京华便萌生了要为无锡国专做一些实事的想法。当初,无锡国专办学过程中曾将教授们的讲义陆续自印出版,取名为“无锡国专丛书”(甲集),计有陈衍的《通鉴纪事本末书后》《史汉文学研究法》《石遗室论文》,唐文治的《礼记大义》《十三经提纲》《周易消息大义》《尚书大义》《性理学大义》,钱基博的《名家五种校读记》《文心雕龙校读记》,陈鼎忠的《孟子概要》、朱文熊的《庄子新义》、冯振的《老子通证》和叶长青的《文史通义注》等15种,均为当时的国学名著,影响深远。他俩就开始新编“无锡国专丛书”(甲集),旧籍新刊,期待为新时代的“国学热”添砖加瓦,于2019年出版,共有15种,十分难得!当年那些大师的高质量著作还有不少,后续的出版计划已在考虑中。
无锡国专学者中群星璀璨。傅宏星认为,陈柱个性鲜明,学艺精湛,是民国时期广西罕有的一位涉猎广泛的国学大师;冯振兴学育才,学德双馨,其文章、道德、事功均值得后人认真研究和总结。目前,傅宏星还在继续做《陈柱全集》,计划要写《陈柱学术论著阐释》《陈柱年谱》,同时指导学生们专门做冯振的个案研究和文集辑佚。
傅宏星博士现在以民国学术史研究为己任,他反复强调:今生一定还会再次踏上无锡这片历史厚重的文化热土,不仅期待去重温个人青年时代的奋斗印记,而且这里拥有独一无二的无锡国专,有国学的魂!(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