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我与DeepSeek的一次互动

  今年以来,杭州的DeepSeek(深度求索)震惊全球。我们许多中老年朋友都开始尝试用这款人工智能助手帮助自己写文案。前两天,我以“认老,服老,适老”为题向“深度求索”提问。乖乖!半分钟之后,一篇1000多字的议论文就呈现在我眼前啦!

  首段,唯有“认老”而清醒。行文用了赵国廉颇典故,并论述“认老”如镜,映出生命真实的刻度之理。

  次段,“服老”而以守常。用了陶渊明的抒情小赋《归去来兮辞》,并引申“服老”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顺流而下自有开阔新境。

  第三段,“适老”而精进。展现“衰老限定了身体疆界却无法禁锢精神驰骋”的境界,并升华至“适老”为帆,凭借智慧之风,生命航船仍能破浪前行。

  全文结尾更是精彩有回味。写道:当白发如瀑,请记得这并非岁月剥夺的印记,而是时光授予的冠冕;那冠冕之下是灵魂深处仍可回响着竹林七贤之悠游歌吟。

  细看命题作文,我顿时拍案而起,疾呼:“难得的佳作啊!”原本我想在七月书写《认老,服老,适老》论文之计划立即撤了,代之而起的是收藏“深度求索”写的原文。

  平心而论,“深度求索”涉及国内外的政治、科技、历史、地理、人文等知识、信息,面广储量大,提问回答又迅速,故很受广大用户的欢迎。

  但窃以为,也不能用十全十美去要求它。我们须明白:作为人工智能的“深度求索”,它毕竟是人工开发的科技成果。对于“深度求索”提供的资料、文案乃至命题作文,只能借鉴,而不能依赖;只能取之所长,择优用之,而不能照搬照抄。就写作而言,机器人没有生活、生命体验和经验,没有感情。好的作品,还得靠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生活——有时代感、有生活,加上好的文字表达。

  (项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