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行动实施2年多,农民口袋更鼓了。昨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29元,居全省第二,同比增5.3%。“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近80%,增长明显,这与我市强化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加快农业产业赋能是分不开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宜兴杨巷镇700亩青虾养殖基地,每个塘口都有环境监测摄像头,把水体温度、pH值、溶解氧等数据实时传输到智慧监测平台,技术员据此开启增氧泵、无人投喂机等设施。基地青虾种苗销售额每亩约1万元,比普通螃蟹养殖户高约30%。而在江阴林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去年以来新增的9台大马力拖拉机、激光平田仪以及可供1万亩稻田秧苗的育秧中心,让农民大呼“省心”,比之前种粮每亩可省工节本约100元。市农业农村局人士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农产品稳产保供统筹开展耕地整治、耕地质量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蔬菜面积均较去年明显提升,仅蔬菜播种面积上半年就超20万亩,同比增1%以上。一大批新科技、新品种迅速涌入粮食、水产、茶果等行业,有力提升农产品收益。
在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瑞丰家庭农场60多亩油桃、黄桃、水蜜桃、翠冠梨长势喜人,6月以来前往采摘的游客常常一天就有300多人。农场主朱莹说:“除了因为农场采用自制黄豆发酵有机肥和生物防治方法种植、果子质量好以外,也和村里近年来携手蓝园集团对乡村进行艺术化改造,打造有多节点景观、智能化设施的新式旅居空间有关。”信息显示,近年来我市全域推进11个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农民住房和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乡村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开展,吸引更多游客到乡村休闲放松,也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催旺了农家乐、民宿等新业态,助力农民增收。上半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游客接待量超1000万人次。
近年来,我市还稳步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百村提优、百村帮促”行动,通过项目平台来整合人、地、资金以及技术、信息等资源,让产业更优、乡村更美。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通过对存量农房等加快改造,形成粉墙黛瓦被桃林簇拥、绿水环绕的乡村新貌,引进众象美术馆、桃陌派对空间等17个项目,初步形成“乡宿经济圈”,带动数十名农民就业,10多名农民转变为民宿经营者。市农业农村局人士介绍,全市83个帮促村中,已有47个提前完成提升目标,使农民增加了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今年以来,我市还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运营,至当前已完成产权交易项目近1万个,亦为农民多途径增收拓展了空间。(朱雪霞、实习生 赵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