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过雨的南长街,氤氲的水汽弥漫在青石板路上。一位头戴步摇、身着素白汉服的姑娘,轻执一柄纸伞,在斑驳的古墙与潺潺流水间款款而行。刹那间,快门声响起,定格下这如诗如画的瞬间——在周末的各个景区,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
“旅拍,绝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是帮客人把旅途中的情绪、故事,甚至是一瞬间的心动,都‘存’进镜头里。”歪猫公社创始人贺丰告诉记者。这位手握多项国际摄影大奖的“空中飞人”,一年中有超过200天辗转于国内外拍摄地,足迹遍布沙漠、冰川、古城,亲身见证了旅拍行业从萌芽到火爆的全过程。“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本停不下来。”他说。
市场火爆 新锐行业如春笋勃发
市场的火热有迹可循。途牛旅游网2024年数据显示,订购旅游产品的10%女性用户选择了附带旅拍服务的跟团游产品,骑行旅拍、民族服饰体验等新颖形式成为热门选项。更直观的是企业端的活跃:近十年来,旅拍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显著增长态势,特别是2024年,全年注册量同比激增22.37%,达到2593家。
这股旅拍热潮的兴起,根植于消费者行为和心态的深刻转变。“游玩体验”不再是唯一的出行目标,“出片”,即拍摄出高质量、有格调的照片或视频成为旅行中的“刚需”。网友“手里有锤儿”的一句调侃精准戳中要害:“玩的、吃的、住的都可以将就,但朋友圈里的照片绝对不能将就!”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需求升级有着更深层次的动因:“旅拍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个人记录功能,演变成自我表达工具。消费者通过分享精心策划的影像,在社交媒体上寻求关注、互动与认同,同时也为旅行赋予了独特的仪式感和情绪价值。”
这种变化直接驱动了行业服务模式的创新。走进南长街的女书书院国风体验馆,上万套中国历朝历代的精美服饰琳琅满目,其中不乏复刻古画精粹的复原款,令人仿佛置身时光长廊。“客人早已不满足于‘穿个样子’拍张照。”主理人尤秀渊解释道:“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在客人挑选服装时,同步讲解对应的年代背景、形制特点、传统礼仪,让汉服旅拍真正成为一次深度的文化沉浸体验。”
这种对体验深度的追求,近年来体现得越发淋漓尽致。“我记得樱花季的时候,十几个化妆师同时开工,清晨六点就开始忙碌,单日就能轻松破百单,有的客人甚至提前一年来跟我预约服务。”从尤秀渊所描述的工作室日常中,可以体会到旅拍火爆的程度。
个性化定制成为另一大亮点。贺丰将镜头对准了更广阔的自然奇观,“我们带客人深入地质公园、沙漠腹地,甚至追逐极端天气。以星空银河为穹顶,以喷薄日出或狂暴沙尘为幕布,只为定格那些独一无二、充满力量感的瞬间。”贺丰分享着他的创作理念。
需求的升级也体现在消费者的投入意愿上。“有的客人下了火车,拖着行李箱就直接找上门了,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冲着‘出片’来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几千元拍一天的价格现在已是常态,只要最终效果满意,客户接受度很高。甚至一些定位高端的定制项目,单笔费用达到两三万元,档期也排得满满当当。”
繁荣之忧 野蛮生长下的“阴影”
旅拍行业虽然逐渐进入“高光时刻”,但并非没有隐忧。不少景点景区因为旅拍数量的增加,出现了影响旅游体验的情况。今年3月,无锡鼋头渚樱花盛放,长春桥、赏樱阁、樱花谷等核心赏樱点却上演了不和谐的一幕:众多摄影团队长时间占据最佳拍摄位置,部分摄影师甚至架起梯子抢占高处,严重影响了普通游客的游览体验和公共秩序。
“说实话,现场不少举着相机的,可能连张像样的职业资格证都没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摄影师私下向记者坦言,他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会计,只是在暑期开始前“紧急补了课”,就加入了旅拍大军。对于这类缺乏资质的“野拍”人员,无锡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联合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景区管理部门进行了多次文明劝导,有效遏制了现场的混乱。但这些场面只是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除了无证经营问题,同质化竞争也非常严重,大家扎堆拍类似的场景和风格照片。更致命的是‘恶意低价竞争’,一些机构用超低价吸引客户,最终只能通过压缩服务时间、降低拍摄质量或增加隐性消费来弥补,严重损害消费者体验和行业声誉。”无锡市摄影家协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了担忧,部分小型工作室或个体经营者抗风险能力弱,一旦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消费者预付的拍摄费用就可能“打水漂”,维权也困难重重。
发展之道 自律筑基,政策引航
面对行业发展的需求和痛点,专家和行业协会呼吁构建更完善的行业体系。“首要是建立‘资金托管机制’,确保消费者的预付款项安全。其次,应建立‘行业名单’制度,对良莠不齐的从业者进行规范化管理。”业内人士还建议,在热门景区(点)可以科学规划“专门拍摄区域”和“公共游览区域”,并进行时段管理,既能满足专业创作需求,又能保障大众游览及拍摄需求,平衡各方利益。
令人振奋的是,政策层面对旅拍趋势有了更多关注。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公示第七批新职业信息,并在“商业摄影师”职业下增设“旅拍定制师”工种,意味着这份融合了旅游策划、形象设计、摄影技术与客户服务的复合型职业,首次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官方认证”。
“这绝对是行业规范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无锡一家头部旅拍工作室的负责人难掩兴奋,“‘官方认证’释放出强烈信号,推动我们从‘民间自发行为’向‘标准化服务业态’转型。未来,‘持证上岗’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认可,更将成为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和客户的信任基石。”
“‘旅拍定制师’职业的诞生,是市场需求自下而上推动与国家政策主动引导新业态健康发展‘双轮驱动’的完美体现。”业内人士表示,要让旅拍这束“高光”持续照亮文旅融合的新路径,未来仍需“双管齐下”:一方面,行业自身要苦练内功,尽快建立清晰的服务标准、质量规范和伦理公约,加强自律;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需创新思路,探索适应新业态特点的“柔性监管”模式,让无锡的镜头,既能捕捉到江南的诗意与世界的壮美,也能映照出这个新兴行业的诚信、专业与有序。
(韩玲、黄梦羽)